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审视“年味”里的文化命题

2018年02月12日 08:04   来源:人民日报   孙佳山

  文化创新无止境,在时代大潮中丰富和创新节日文化的新形态,不仅不是对春节的否定,恰恰是春节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转眼又要到农历新年,神州大地上涌动的人潮,显示着这个古老节日的活力。然而几乎每年,我们总会听到“年味淡了”“年俗只剩下俗”的感慨。今天的“过年”与过去有何不同?“年味”如何吸纳时代韵味?新故相推之际,其实正是我们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契机。

  历史地看,春节节日内涵是在漫长时间浸润中形成的。作为传统农耕文明的结晶,“年”的最初含意指的是农业的时间标尺,一年就是谷物的一个生长周期。汉武帝时期制定《太初历》,将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为岁首,正月初一过春节的习俗由此逐渐形成。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春节文化形成了以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的礼俗和规制,根植进中华文明圈的深层文化认知结构里,凝结成中华儿女的精神根脉。所谓的“年味”,其实就蕴藏在这些过年的仪式感中。

  用比较的视角观之,过年形式和习俗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更易。过去媒体资讯不发达,过年的文娱活动仅限于家庭成员之间。195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听众现场直播了梅兰芳、侯宝林、老舍、巴金等老一辈文学家、艺术家演出的《春节大联欢》,叩开了过年“联欢”的大门。随着电视的普及,央视春晚的文化大餐,又为过年赋予了新的文化韵味。最近几年,从网络拜年、网络联欢到红包大战、集福活动,互联网对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文化日渐展现出深厚的重构力量。文化创新无止境,在时代大潮中丰富和创新节日文化的新形态,不仅不是对春节的否定,恰恰是春节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则提醒我们,比传统节日文化面临娱乐流行文化冲击更值得深思的,是如何做好传统节日文化在现代时间体系下的新陈代谢、推陈出新。尤其是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整合传承好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成为一项日益紧迫的文化命题。我们应有自信,春节的核心文化内涵薪火相传的趋势不会有改变;我们也应有自觉,只有建构好契合现代文化审美的节日仪式和文化形态,才能告别“年味变淡、年俗变味”的吐槽,让春节一如既往地成为中国人赖以生存的精神港湾。

  传承不易,创新犹难。文化终归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当下流行的许多春节娱乐活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浅文化”。虽然红包大战等新生事物赋予春节接近全民参与性的文化娱乐形式,但在精神文化方面,互联网尚没有增加国人所冀望的“年味”,缺少那么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文化内涵。网络文化泥沙俱下的缺陷,也增加了文化更新的隐忧。但是,技术演进的影响无远弗届,互联网能带给传统文化怎样的新变,值得我们珍视和培护。

  文化是时间的佳酿,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心灵皈依。审视好春节这样一场事关每个人的传统节日文化的迭代进程,采撷有助于增进民族文化认同的文化形式、载体和资源,我们一定能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托举下,拥抱一个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美好未来。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