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是春运 不变的是人民铁路的初心

2018年02月08日 13:3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网友朱泓认为,春运传递着爱与思念的温情,成就了每一次团圆。春运变了,轰鸣的汽笛吹响了新时代铁路的集结号;初心不变,实践新举措的源动力依旧是“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坐上高铁回家乡,智能服务畅通途,"舌尖旅行"有口福……这些春运出行的新体验,让人们感受到了与往年的不同。今年的春运不再是旧模样,而是换了新颜。

  近日,铁路部门推出了“扩大运力供给”“充分发挥高铁主力军作用”“升级互联网订餐”等十项便民利民措施,令人耳目一新。在承载游子归乡的旅途中,铁路不单单只是运输工具,而是更多扮演着接地气的服务角色。铁路与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近,铁路与民心的贴合越来越紧。

  归乡心切,这是每一名春运游子的共同心声。经历了一年的奔波劳碌,旅客们只想尽快回到温暖的港湾,而回应民心的正是高铁主力军。今年春运,铁路部门充分发挥高铁的性能优势,通过提高周转效率、缩短旅途时间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出行需求,让旅客们在减少舟车劳顿的同时,能够始终保持心中的那一份归乡温度,在以小时计算的行程中享受到相较以往更好的体验。

  随着信息化建设和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铁路与“互联网+”的融合赋予春运更多智能化气息,反馈给民众的是方便快捷的出行感受。网上购票已成为民众首选,“刷脸”进站也在变为现实。智能出行不仅节约了广大旅客的宝贵时间,带给他们更好体验,同时加速了铁路运营的集约化进程,从而更好地整合资源、调节供需,充分释放运输生产力。

  民以食为天。今年的春运的一个亮点就是“食”。从过去“上车就是方便面”到现在“上车饺子下车面”,饮食升级让铁路发展更好地惠及民生。高铁外卖、地方特色小吃等“舌尖上的美食”不仅丰富了旅途餐桌,更传播了华夏饮食文化,让民众既饱了口福又长了见识。铁路出行不止暖胃更是暖心。

  心安之处便是家,心系之人是亲人。春运传递着爱与思念的温情,成就了每一次团圆。春运变了,轰鸣的汽笛吹响了新时代铁路的集结号;初心不变,实践新举措的源动力依旧是“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网友 朱泓)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高铁外卖做媒介,成就春运里的“机智传说”

     透过文明看春运:真正的美好在哪里?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