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污染企业“搞环保赚大钱”带来启示

2018年01月15日 16:00   来源:人民网   吴忠祥

  近日,在一次集体活动中,一位企业老板在讨论时动情地说,“就在去年底,公司主动拆除了4条喷漆生产线和电镀生产线,并在4个月前拆除了产品前处理酸洗、磷化两条工艺生产线,投入1500多万元新上绿色环保工艺生产线。”全场向这位老板投去赞许目光,大家同时也发问:企业这种壮士断腕、环保升级的勇气从何而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已成为全社会的焦点。中央环保督察组到各地进行重点督察,各地纷纷重拳出击治理环境污染,一道道限期整改令给治污戴上“紧箍咒”,迫使污染企业必须加速转变生产方式,追求高质量发展。

  一些企业误认为,“除旧布新”会增加生产成本,怕拆拒改,瞻前顾后,顾虑重重,不愿割掉自己身上的“肉”,其实是一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狭隘思维,最终反而会让企业失去未来。

  本文开头这位企业老板向大家算了“两笔账”,用亲身经历分析了“小账”与“大账”的关系。在“小账”方面,拆除污染性生产工艺,大量减少有害气体、固废残渣排放,不仅改善了员工劳动环境,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仅材料表面喷漆单位面积就降成本30%。在“大账”方面,由于生产方式变得绿色环保,企业赢得了更多世界500强、行业前十强等高端客户的尊重,订单量大大增加。企业注重环境保护,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获得了社会赞誉,赢得了长远发展的一片“蓝海”。

  对这家企业而言,无论是算“小账”还是算“大账”,环保的结果都是赚。这给更多企业带来重要启示——不要以为搞环保就是“赔本买卖”。退一步说,就算“小账”一时有所亏损,但在社会效益这笔“大账”上赚了,企业才会有未来。

  进一步看,创新绿色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不仅仅是企业行为,还是社会的系统工程。地方管理者也要具备远见卓识,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与夕阳产业,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扶持发展新兴业态,这对企业也是重要的趋势导向。在这一过程中,地方管理者对企业还要“扶上马送一程”。比如,本例这家企业主动升级生产工艺,离不开地方政府、环保、金融等部门的积极服务,后者打出了服务“组合拳”。

  正确处理“小账”和“大账”的关系,企业才能赚得盆满钵满。对地方管理者来说,正确理解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在践行环保中打开发展空间    2017年10月12日
  • ·树立环保意识行胜于言    2017年09月2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