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高铁扒门,“文明”失效只需一瞬

2018年01月11日 07:17   来源:羊城晚报   然玉

  1月9日下午,合肥火车站通过官方微博@铁路合肥站 发布通报称,1月5日,由蚌埠南开往广州南站的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停站时,一名带着孩子的女性旅客以等老公为名,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铁路工作人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列车晚点发车。据了解,目前铁路公安已介入调查处理。(1月9日澎湃新闻)

  经由视频爆料和官方回应,这出滑稽闹剧的来龙去脉已大致厘清。随着公共舆论的穷追不舍,事件主人公的身份背景、工作单位等等信息,也同样被深挖起底。最新的消息是——合肥“高铁扒门”女子为该市一小学教导处副主任,现已停职检查……当事人虽已被处置,但余波难平。公众实难想象,当初那一幕到底为何发生?一个人胡搅蛮缠、我行我素,竟置整车乘客的利益于不管不顾,这该是怎样的“内心强大”?又该是怎样的无知无畏?

  回溯事发的整个过程,情节并不复杂、动机也很“纯粹”:阻拦高铁为的是等迟到的老公。也许是情急之下产生了行为变形,也许是恍惚之间导致了认知错判,视频中的肇事者,看起来并未觉察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多么恶劣。尽管现场执法人员一再告知此举的违法性,可是涉事女子依旧是百般撒泼耍赖。此情此景,不仅惹得同车乘客怨声载道,更是让一众围观网友愤怒不已。

  该怎样理解这一切?是个人素质堪忧,缺乏公共道德,又或者是规则意识孱弱?置之于具体语境下,这种种归因或许都是成立的。在那一瞬间,在那位女士身上,文明社会所施加的所有“规束与训练”,似乎统统失效了。而这,必然会导致社会运行成本的陡增。本案中,事发的高铁因为一个人的鲁莽举动被迫晚点数分钟,便是最直观的体现。

  包括法律在内,一切公共规则被普遍接受,构成了现代社会高效运转的基础。但遗憾的是,诚如很多案例所呈现出的一样,仍有不少人对于规则的遵守是选择性的、投机性的。但凡稍有“刺激”,便会原形毕露。为了等人,就胆敢阻拦高铁。一边是微不足道的私人目的,一边则是公共利益的损失。两相比对,结论是令人遗憾的。只能说,在我们社会中间,一些人总是下意识地将自己排除于“规则”之外,并且触发点很低很低。

  一些人即便在“最坏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淡定从容,一些人但凡有个由头便撒泼耍横。规则的建立健全是一回事,规则如何能被坚定而普遍地受到信仰,则是另一回事。合肥“高铁扒门”事件表明,很多时候我们或许并不如原本以为的那样,对规则充满敬畏。在情急冲动之下,如何依旧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这仍然是很多人的必修课。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最严驾考”强化文明规范    2017年10月11日
  • ·狗绳的松紧牵系到法律与文明    2017年09月06日
  • ·家庭教育要传好文明之道    2017年08月30日
  • ·演绎世界领导型国家的文明担当    2017年07月2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