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时,给出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判断,“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这是中央首次明确我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据保守测算,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3亿人,大致占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30%以上。(1月9日瞭望新闻周刊)
“人口最多中等收入群体”,这个历史性的判断具有标志性意义。它既指出了中国的社会结构趋稳,更彰显了民生幸福的自信之源。当然,从经济内生力来看,因为有了这个“最多”,花样百出的崩溃论或危机论,更是少了市场、散了拥趸。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人口最多中等收入群体”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可以说,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土壤培厚起来的,是中国“这5年”砥砺奋进催生出来的。数字胜于雄辩,数字更胜于抒情。2016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2012年增长了44.3%,实际年均增长7.4%。这意味着,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特别是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到中等收入群体行列。
这个抽象“群体”的背后,是向暖的万家灯火,是向好的个体命运。
这个“世界第一”,不仅要光明正大地争取,更要旗帜鲜明地壮大下去。瑞士信贷研究中心研究,全球大约有10.5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其中中国占比接近35%,也即3.7亿中等收入群体。数字令人振奋,更催促使命。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早就强调,要“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形分配格局”。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两步走”战略安排,其中第一阶段要求,“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
“人口最多中等收入群体”,直接反应的是收入水平,间接隐射的是经济政策与民生格局。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虽从以往的两位数增长换挡为中高速增长,但年均7.1%的增速放眼全球也属于高增长。俗话说,“小河有水大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总量的蛋糕大了,分配的尺子平了,居民收入增速便超过了GDP的增速——2012年到2016年的五年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4%,快于GDP年均增速0.3个百分点。
一方面是经济平稳发展,另一方面是扶贫短板补上。双轮驱动,中产渐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自此,五年来5564万中国人摆脱贫困,农村贫困人口每年都减少超过1000万人。全国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精准扶贫一日千里,再分配调节机制不断校准,纺锤形社会结构便在中产大军下日趋成型。
行百里者半九十。习近平总书记说,“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在这条路上,既有战略大局、亦有民本情怀,而惟有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实干,幸福才能奋斗出来,“人口最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出彩人生,才能与中国梦一道,舒展锦绣华章。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