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发展过程中的“三大陷阱”

2018年01月08日 08:21   来源:中国青年报   郑翔瑜

  ■破解“修昔底德陷阱”,努力提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说服力,不仅是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回击,更是对中国和平友善形象的再次塑造,也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强经济发展内驱力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

  一提到陷阱,人们脑海中时常会浮现这样一个场景:为捕捉野兽或擒敌而挖了一个经过伪装的坑,目标踩到上面就会掉到坑里。小到社会个人大到民族国家,都会面临所谓的“陷阱”,如果不正视并及时有效规避,后果不堪设想。历史上,苏联由于未正确规避“陷阱”而最终解体的悲剧犹在眼前。中国巨轮若想在新征程中继续破浪前行,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就必须认清当前国家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陷阱”,坚持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为导向,科学、准确、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

  社会转型和快速变化的过程既是发展的机遇期,也是“陷阱”多发期。当今中国就处在这样特殊的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聚焦当今社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多次指出要谨防暗藏在问题背后的可怕陷阱——“塔西佗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为规避“三个陷阱”给出了更加全面、系统的解决路径。

  规避“塔西佗陷阱” 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

  “塔西佗陷阱”通俗地讲,指的是当公权力陷入公信力危机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我们当然没有走到这一步,但存在的问题不可谓不严重,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当前,部分官员腐败、工作能力不高、工作脱离群众等问题无不挑战着政府的公信力,也时刻考验着我们党的执政智慧和执政能力,解决好这些问题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十分重视公信力问题,要求全方位重塑政府公信力。他在报告中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十四个方面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报告中关于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措施大致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在思想意识层面,必须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从内心树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第二,在具体工作层面,不仅要提升自身工作本领和专业技能,还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将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齐步走”“同步行”;第三,在检验工作成效层面,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高不高兴作为评判工作的标准。

  “公信不立,患莫大焉。”规避“塔西佗陷阱”,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破解“修昔底德陷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内驱力

  “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这些国家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相比无任何优势,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又无法与发达国家平等竞争。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努力,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中国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也面临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对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给出了明确答案,他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重大举措,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内驱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内因决定外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内驱力,为规避“塔西佗陷阱”奠定了内部基础,为破解“修昔底德陷阱”提供了内部支撑。

  破解“修昔底德陷阱” 提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说服力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当一个大国崛起时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双方之间的竞争多以战争告终。从古至今,很多国家在崛起过程中走上了侵略战争的争霸之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以自身侵略历史套解中国崛起之路,极力鼓吹“中国威胁论”,企图扰乱外部环境、丑化中国形象、阻碍中国发展。

  但中国并无与他国争霸的内在诉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是传递友谊的正能量,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威胁。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建设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体系。“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的成立等外交举措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冲突对立的紧张局势,而是合作共赢的大好时机。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破解“修昔底德陷阱”,努力提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说服力,不仅是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回击,更是对中国和平友善形象的再次塑造,也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强经济发展内驱力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大陷阱”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面对的历史课题,在新时代,谨防陷入“三大陷阱”不仅符合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反映出世界人民的普遍心声,同时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十九大报告以中国和世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导向,系统性地回应了国内外的关切和忧虑,整体性地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为成功规避“三大陷阱”奠定了强大的思想基础和路径遵循。(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