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制度堵漏洞让景区“黄牛”无机可乘

2017年12月20日 16:16   来源:东方网   孙维国

  “外地游客准备骑车前往下一个旅游景点时,有人冒充志愿者半路拦截。”日前,市民陈先生拨打厦门日报热线反映,在厦大白城周边出现了不少这样的人——自称社区志愿者拦下游客,借机推荐景点拉客。(12月19日《东南网》)

  无利不起早。景区黄牛拉客,同样是为了利益。但这种利益实现途径,并非取之有道,而是违法违规赚取“黑心钱”。需要指出的是,景区黄牛并非厦门独有现象,在全国不少景区都有黄牛活跃的身影。新华社曾就此进行了报道,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活跃在景区周边的“黄牛”有多种门路获利。

  一是钻实名制执行漏洞囤票炒票。目前,北京故宫、厦门鼓浪屿、甘肃莫高窟等景区实施门票或船票实名制,游客购票需输入身份证信息,人、证、票一致才能进入景区游览。然而,一些景区在实名制实施过程中,存在检票时对身份核验不严等漏洞,为“黄牛”囤票炒票提供了空间。一些“黄牛”利用实名制实施环节不严密的漏洞,套取他人身份证提前囤票外,还有一些“黄牛”是通过与一级分销商联手提前把票抢空,然后共同把票价炒高牟利。

  二是当地人带游客逃票,然后强制消费获利。他们利用本地身份带游客逃票,但要求游客必须在其经营的客栈或餐饮店消费一定的额度。三是线上线下一起“倒票”。旅游业内人士介绍,这些价格特别低廉的团队票,多是针对旅行社散客拼团形式,有人数最低限制,并且要求统一时间集中验票。但“黄牛”往往是将门票以低价先挂出去,如果购买量达到出团人数,游客便能顺利拿到票。可一旦人数不足,游客只能被退款。一些在线旅游平台也成为低价“黄牛票”的重要来源。

  上述可见,景区黄牛通过各种手段,钻空子谋取利益。景区黄牛如同一个毒瘤,不但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损害游客利益,而且对地方旅游形象造成很大负面消解。黄牛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可以这样说,但凡有空子可钻有利可图的地方,都能看到黄牛的身影。比如,买火车票有黄牛,上医院看病挂号有黄牛,看会展演唱会有黄牛,如今就连景区也出现了大量黄牛的身影。

  如何拔除景区黄牛这个毒瘤?短时的整治固然有效,但难以根治黄牛。除了广大游客积极参与到打击景区黄牛行动中,强化内部管理,还需完善细化门票预约制与实名制等相关制度,并将实名制管理贯穿预约、现场查验等环节。这样既可以有效分流游客高峰,还可以堵住现行景区门票管理漏洞,让“黄牛”无机可乘,保障游客权益。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