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中国静观其变

2017年12月18日 08:20   来源:中国网   张敬伟

  美联储如期加息。

  13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1.25%至1.5%的水平;这是美联储今年来第三次加息,也是2015年12月启动首次加息以来的第五次加息,符合市场普遍预期。这也意味着,虽然美联储主席耶伦任期将尽,但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通道已经打来。除了加息,缩表进程也会继续。

  美联储加息,主要还是基于美国经济的基本面。美联储当天发布的季度经济预测显示,2017年美国经济预计增长2.5%,高于9月份预测的2.4%;到2017年底美国失业率预计为4.1%,低于9月份预测的4.3%。显然,美国经济并没有因为南部飓风而受影响。经济数据中,唯一让美联储有些“牵挂”的是今年以来美国整体通胀率出现下滑,仍低于美联储2%的目标。

  美联储也给出了2018年的加息预期,到2018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将升至2.1%。美联储预计2018年加息三次,与9月份的预测保持一致。美联储加息,让10曰美联储内部的争吵停息了下来。这也凸显,接班的鲍威尔会继续沿袭耶伦的货币政策主调。

  值得一提的是,加息后的利率空间,依然维持较低的水平。这凸显美联储还是希望让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美国经济复苏继续挹注动力,当然也是为了维持市场的信心。从主要经济体看,英国、加拿大进入加息通道,日本尚在迟疑中,欧盟维持宽松政策不变,欧元对美元呈现上涨趋势。

  中国呢?是不是要跟风美联储加息。这样的观点其实一直都没有停息。事实却是,中国有更多的货币工具可以使用,因而可以通过不调整利率的方式实现实质上的利率“加减法”。央行上次调整利率,还是2015年的10月24日。当时包括之前的“降息”和“降准”,都是为了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那一次,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两年过去,央行在没有调整利率的动作。现实是,虽然基准利率没有调整,但是市场化利率却明显上升。

  美联储、英国和日本央行可以单纯地按照经济学的理论指标进行加息,中国不行。一方面,中国市场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货币政策调整既要考虑经济增长,也要配合供给侧调结构改革,更要考虑市场预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市场有影响,但是经过几轮谨慎加息的市场考验,央行货币政策调整可以不受美联储的牵引。

  正如前述,过去两年央行没有调整基准利率,但并未无所作为。央行实现了中国经济的稳增长和调结构同步运行。就前者而言,中国已经进入中高速增长的稳预期区间;就后者而言,供给侧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果。

  新经济周期,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蓄势待发,货币政策调整要合适才好。美联储加息内部鸽派与鹰派的争吵,以及耶伦的坚守就是此例。对中国而言,货币政策调整牵涉的因素更多,楼市、债市、股市以及经济增长的幅度和供给侧改革的成果等都必须兼顾到。要把握好一个平衡点殊为不易,以加息为利,现在自然不是最好的时机。

  (张敬伟,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