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普惠金融成“不惠”融资

2017年11月23日 08:57   来源:经济参考报   陈涛

  近期,以普惠金融概念入市的网贷经营模式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发源于欧美“发薪日贷”(Payday Loan)的我国小额消费贷款平台,在嫁接互联网后驶向了快车道,但获客规模的急剧增长,并没有改变其高利的业务实质,且几乎没有门槛的客户准入,与普惠金融的本质相去甚远,需要高度警惕现行业务模式蕴含的潜在风险。

  应该看到,以小额消费贷款为主营业务的网络贷款平台,虽然主要客户为不能获得银行贷款和信用卡准入的低收入人群,在功能上满足了部分无法享受到正规金融服务群体的诉求,但其动辄远超36%的年化利率,实际上显著加重了借款人的经济负担,导致高度共债难题;对借款人几乎不作审查,风控体系基本缺失,潜在逾期贷款风险极高;各样各式的催收方式也易引发社会问题。这些业务的实质,不符合普惠金融提倡的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金融服务的理念。对相当多的借款人而言,这些所谓的普惠金融融资,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不惠”贷款。借款人一旦陷入反复借贷和高度共债,将难以摆脱债务压力。

  虽然“发薪日贷”在美国已经发展近30年,但问题逐渐暴露,引发社会质疑。有调查研究表明,多数借款人根本没有足够薪水来及时还款,只能通过反复借贷最终陷入债务旋涡,短期小额消费贷事实上演变成为长期贷款,为此却承担了远高于本金的利息。2014年,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出台专项办法对“发薪日贷”进行全面规范,2017年10月5日再出台规定,要求出借人放贷前评估借款人是否有能力还款,以减少债务陷阱。同时,美联储也开始重新审视P2P网贷市场,美联储克利夫兰银行最近发布报告,对所谓P2P借贷将获得信贷的机会扩大到那些传统银行服务不足的人提出了质疑,分析认为P2P贷款就其所服务的消费市场领域及其对消费者财务的影响而言与掠夺性贷款类似,且P2P贷款违约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类似于2007年次贷危机前夕。

  在互联网科技的催化下,我国90后新生代群体超前消费习惯正逐步形成,存在小额消费贷款市场发展空间。但社会各路资本蜂拥而至,特别是部分非理性、高利率平台盈利的示范效应,导致相关市场出现了无序发展,原本服务于低收入群体的小额消费贷款,正逐步演变成为暴利的网贷业务。特别是当前个别正规金融机构通过各种隐蔽方式为这些网络贷款平台提供资金支持,不仅严重背离了金融机构微观审慎的经营原则,而且因高速的业务规模增长,导致金融风险高度聚集。还有,这些平台嫁接互联网后,虽然客户渠道获得极大拓展,但借款人数据信息保护和正当使用都缺乏必要的规范和控制,容易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普惠金融必须依法合规开展业务,金融业务都要持牌经营,都要纳入监管。目前看,社会各界对规范各种打着普惠金融名目的网贷市场已经存在广泛共识,发展小额消费贷款服务,要回归普惠金融的初心,切实做好风险管控,充分评估借款人还款能力,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借款所承担的义务与风险,避免借款人出现反复借贷和高度共债最终陷入债务陷阱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