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需要怎样的新时代精神?

2017年11月17日 08:5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裘立华

  “走遍千山万水、吃遍千辛万苦、道遍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这是浙商发家致富的“四千精神”。改革开放初期,在“七山二水一分田”、要资源没资源、要政策没政策的浙江,一个个洗脚上岸的农民“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依靠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创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

  从某种意义上讲,浙商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奋斗史。鲁冠球、宗庆后、徐冠巨、南存辉、李书福……这些浙商的经历都是“四千精神”的现实样本,如今的马云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可以说,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浙商已经成为中国最受瞩目的商业群体之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浙商也成为浙江经济乃至中国经济的宝贵资源。浙商兴则浙江兴,浙商强则浙江强,浙江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离不开民营企业家做出的杰出贡献。

  浙江省信息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心首席专家卓勇良先生撰文指出,浙江民营企业已告别“低小散”,正在进入全球运营的新时代,装备水平大大提高,国际视野成为浙江企业家的标配,知识水准早已有巨大提高,人文情怀有了更充分的张扬。

  卓勇良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1998至2004年为43.5%,2004至2011年为52.9%,2011至2016年为69.4%。这充分表明,浙江之所以能积极走出经济下滑,重建微观均衡,关键是技术进步大大加快。这背后,正是进入新时代的浙江企业家的坚守和对未来的期待。

  十九大召开前夕,中央专门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明确了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十九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正如许多浙江企业家所说,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轻商”思维的重大转折,这是最高层对“企业家精神”的肯定,这是对广大企业的鼓舞和激励。

  那么,进入新时代,已经解决温饱、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在社会上有影响、在政治上有地位的浙商,又需要怎样的新时代精神呢?

  11月11日,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听取9位浙商代表交流意见后说,新时代呼唤新时代浙商精神,广大民营企业家要弘扬“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兴业报国的担当精神,开放大气的合作精神,诚信守法的法治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这几句话,是对“四千精神”更高层次的提升,也是新时代浙商的新使命、新追求、新境界。

  弘扬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这是“四千精神”的延续,也是浙商发家的传家宝。当下,创业的环境、资本、条件已比改革初期好很多,但竞争也更激烈,年轻一代从小条件优越,一些民企“二代”更是含着金钥匙长大,如何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显得尤其重要。

  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这是浙商保持常青的动力所在。这是一个技术革命飞跃的时代,如果不保持创新的精神,对新科技保守,对新经济排斥,就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正如一位浙江企业家所说,我们过去有“四千精神”,也许未来的“四千精神”会很有意思。“新四千精神”可以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千思万想、千家万户。我们做的任何东西都必须有千家万户的思想,你才会有担当,才可能是“爱商”。

  弘扬兴业报国的担当精神,这是浙商必须拥有的家国情怀。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已拥有大量财富和社会资源的浙商,需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前几年,一些商人借杠杆赚快钱、炒房、炒煤、炒资源,一些商人脱实向虚、摒弃了主业,一些商人热衷赌博,最终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进入新时代,这些都要抵制和摈弃。

  弘扬开放大气的合作精神,这是浙商做强做优的必由之路。浙江资源稀缺、市场容量有限,浙商当年发家,先是利用先发改革的时间差,再打“走出浙江、走遍全国”的空间差,完成了原始积累、创造了经济奇迹。现在,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无论是发展“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需要浙商胸怀天下、放眼全球,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在整合资源中携手共进,在竞争合作中做强做优。

  弘扬诚信守法的法治精神,敬业、诚信、守法,这是浙商发展的底线。进入新时代,整个社会越来越规范,法制建设越来越有力,如果继续保留机会主义思想,总想着“搞关系”,政商不分,获取短期利益,这样的企业走不远、做不大。

  弘扬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这是浙商避免衰落,勇立潮头的境界追求。浙商应该树立百年企业的梦想,争创一流企业、一流管理、一流产品、一流服务和一流文化,勇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勇当新发展理念的探索者、转型升级的引领者、“义行天下”的践行者。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