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维鸿:打消“资本不过山海关”顾虑

2017年11月06日 07:55   来源:环球时报   许维鸿

  金融是经济的命脉,振兴东北必须依靠现代金融的力量。但是过去几年来,坊间流传着所谓“资本不过山海关”的调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市场对东北经济的信心不足。随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如何通过现代金融手段,助力东北经济转型升级成为金融市场落实十九大精神、“脱虚入实”的战略重心。

  金融市场对东北的顾虑,还是基于东三省经济近年来陷入程度不同的困境,虽然改革一直在推进,但难以在较短时间显著改善。

  众所周知,东北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曾对中国经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对东北经济在转型期出现的问题,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启动“振兴东北”战略,并收到成效。不过经济运行有它的周期,东北经济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马上化解的。

  无论是民间金融还是官方金融,都必然将风险和收益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如果从眼前的现实判断,金融市场对东北经济的审慎是可以理解的。相对于其他地区,东北地区的产能过剩情况相对严重,经济结构单一,其中钢铁、煤炭、建材等周期性重资产行业比较集中,市场波动对于企业的流动性、偿债能力冲击较大。但金融市场更应该着眼于长远,要有大局观和战略观。中国经济发展是“全国一盘棋”,“振兴东北”决不是一个口号。积极进入东北,对金融行业来说,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需要,对它们自身的经营前景也一定是乐观的。

  金融供给侧改革力求通过资产证券化降低企业的负债杠杆。金融行业的积极进入,将有助于东北国企改革的深化,专业的金融行业还可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东北老国企形成产权清晰、结构多元、流动性高的产权体系,帮助地方政府和企业化解高负债杠杆。

  对有远见有能力有雄心的资本来说,山海关根本就不会是一个关隘。

  可见,要想贯彻振兴东北的国家战略,必须从根本上贯彻十九大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巧用“一带一路”建设、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诸多改革红利,实现东北经济的转型升级。(作者是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