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于31日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
兴业路76号(原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上海的这条小马路今天人头攒动,这7位不同寻常的观众鱼贯而入——这是十九大之后中共新的最高决策层的第一次集体外出活动。那么,他们为什么会选中这幢石库门建筑,作为新时代新征程的起点?
“我们全体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这次集体出行,目的是回顾我们党的光辉历程特别是建党时的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明确肩负的重大责任,增强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习近平告诉了我们答案。
1921年盛夏,五四运动仍有余温,结束帝制不久的华夏古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13位年轻的、平均年龄才28岁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两位共产国际代表,鱼贯走进这条马路的一幢民宅,在围绕着一张长餐桌的梳背椅或圆凳上团团坐定,秘密宣告一个新的政党成立: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
经过短短的28年,年轻的共产党便夺取全国政权,成为泱泱华夏的执政大党——由13位书生开启的传奇,听上去像一则红色童话。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地赢得民心,夺取全国政权?在“两个一百年”的今天向历史深处的殷殷回望,意义何在?
答案就在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报告一开始,再次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因此,站在新时代的门坎,在走向“两个一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回到初心萌生、开天辟地的地方,意义之重大、之必要不言而喻。“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在红色传奇的起点,感受、回味、激励,体验根本动力之源,方能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不忘初心,就是不忘人民群众的信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当年,被我军俘获的杨伯涛等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曾被“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作战的伟大场面”惊呆,“最后败灭,非战之罪,应归咎于脱离人民群众,进而敌视人民群众。”中国人民是用无数支前小推车,“投信任票”选出了他们的执政党,这份信任,重逾泰山,远胜黄金。“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
不忘初心,就是不畏坎坷、勇于自我革命的责任担当。13位一大代表从这张餐桌旁起身离去后,各自书写了迥然不同的人生,也给后来者留下意味深长的思考。他们中间,有开国领袖毛泽东;有先后牺牲的革命烈士邓恩明、何叔衡、陈潭秋;也有背叛革命的张国焘、背叛国家的周佛海、陈公博……这就是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在坎坷中大浪淘沙、奋斗不息的历史缩影。千锤万击还坚劲,吹尽狂沙始到金。“我们将继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全党的强大正能量在全社会凝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
不忘初心,就是不忘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建党之际,上海刚刚经历过声势浩大的工人罢工,让国人看到中国260多万产业工人的政治力量;马克思主义从北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传来,让先进知识分子热血沸腾;新文化运动推向全国,“五四”运动的爱国激情;法租界中五方杂处,上海正在酝酿走向畸型繁荣的“远东巴黎”……正是这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铺垫和促成了这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历史将它翻开新一页的辉煌瞬间,留给了那时、那地,是偶然中的必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
今天的兴业路,与“一大”会址纪念馆比邻而居的,是代表上海时尚与繁华的一片“新天地”,是市民和老外喜欢漫步、品茗、购物的所在,红色历史基因与海纳百川气息完美融和,中共一大会址,正在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包围并簇拥着。走进一大会址,人们看到的党领导人民翻身解放的艰辛历程;走出“一大”会址,则立即感受到今天国际性大都市的繁荣。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还有比中共一大会址更适合的出发地点吗?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参观留言簿上,有一位中共党员曾留下这样一段话:“我希望所有共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到这里来看看,不要忘记过去,经常想想:今天我该怎样做?”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习近平今天再次强调,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新时代,新征程,新篇章,而今,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出发地,有了一个最扎实、最契合也最意味深长的新起点。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