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一小学三年级某某班级的家委会决定组织一次周末一日游,带孩子们出去玩玩。据了解,为了锻炼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这次秋游是不需要家长陪同的,也就不存在家长有没有空的问题,家委会原本以为班里的大多数孩子都会参加这次活动,但是没想到是,出40人的班级,竟然只有4位同学周日没有兴趣班,这个数字实在有点令人震惊。(10月28日《钱江晚报》)
常有人说:中国的小孩没有童年。的确如此,中国人口太多,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在竞争,户口、学籍、工作、房子、车子……尤其是新时代的小孩,从小开始就背负了太多压力。笔者从小学开始,除了工作日的学习以外,周六上午会上两堂补习班,下午学钢琴;周日上午也上两堂补习班,下午学习舞蹈,这样的生活对于很多小孩来说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小孩需要被培养成智商和情商都高的人,而不是书呆子。报兴趣班固然对孩子有很多好处,但是它的弊端就在于,孩子会少很多时间去接触外面的世界,认识新的朋友,假如生活被长期禁锢在一个固定的圈子和模式里,换做多数人大概都会丧失探索新鲜事物的兴趣。
“童年”这个名词既然存在,就说明童年时光有它存在的必要。小孩子需要童真,需要去接触大自然,需要和同龄人交往,而不是让他们的心智因为兴趣班或者学习上的压力过早变得成熟,因为这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谁都没有资格剥夺孩子享受童年快乐的权利,包括家长。周末一日游就是拉近孩子之间距离、让孩子接触新鲜事物、保持他们的好奇心的好办法之一,然而这样的事情却在越来越进步的今天难以得到实现,这是家长和社会都该反思的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这也是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可以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但是这样想的人有没有考虑过,孩子是怎么想的?如果把这些选择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如果孩子确实喜欢某类兴趣班,那么报名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现在很多家长根本没有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进孩子的人生规划,这样的做法对孩子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所谓“教育”“培养”,就是家长们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努力去保持和提高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那样才能让他们的内心不断充实,进而让他们对生活保持热情。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