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上一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8%,经济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6.9%的区间,保持中高速增长。
世界媒体大多对中国最新发布的经济信息反应积极,观察人士注意到,中国经济的重要数据同时呈现良好态势,表明中国经济在政府指导下继续稳步增长。这和去年同期对中国经济的评价大相径庭。
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供给侧改革已在收获成效,新的内生动力不断释放出来。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1.3%。无人机、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均出现两位数增长。消费的不断扩大十分明显,新业态的涌现尤其突出,前三季度GDP增长的64.5%来自消费。创新早已不再是口号。这些变化中国人在自己身边的环境中很容易感受到。
中国人的生活最近几年迅速“互联网化”了,出门叫网约车、骑共享单车十分普遍。网上零售继续高速增长,已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七分之一。由于网上支付非常方便,很多人觉得花钱不像掏纸币“那么心疼”,所以过去舍不得买的东西现在手指一戳就下单了。
中国老年人过去几乎不花钱,如今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加入了旅游大军,并且成为旅游市场的主体消费群。这使得中国消费市场的“年龄死角”大大缩小。中国养老保险和医疗制度的逐渐完善对启动老年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消费倾向的增加启动了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内需动力。
这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人口总数世界第一,社会内部的多样性、差异性相对较大,因而发展的纵深是世界经济已有的经验涵盖不了的。日本作为曾经的经济奇迹之一,高速发展只持续了二十几年,其他国家的高速增长期一般也只有20年左右,中国能持续40年,而且增长势头不衰,这个国家自带的潜力和丰富性起了作用。
中共长期执政,这一体制在与市场经济对接之后,其强大优势充分显现了出来。中国体制尤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对组织大型建设项目以及解决重大问题、防范重大风险都能使上劲,这其实是中国这几十年发展快,并且总能渡过一些难关的密码所在。
比如有大量贫困人口是很多发展中国家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但中国通过政府基础公共品的投入,正有条不紊地化解这一问题。中国计划在2020年让所有贫困人口脱贫,扶贫不简单是慈善,这个过程也转化成中国经济的驱动因素,中国各地涌现出各种扶贫模式,它们有些与经济发展创造性地融为一体。
市场驱动和政府指导该是什么样的关系,中国探索了很多年,这方面的经验总体上越来越成熟。当西方一些人仍意识形态化地看这个问题时,中国已经向前走了很远。
中国正从高速增长的经济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转型,这当中既有市场内在规律的推动,也有整个经济在党领导下产生的自觉。中国尚有很多支持经济继续发展的空间,同时存在不断完善经济治理体系的能力,只要是确实需要的改革,它们就会发生。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改革,能够承受什么样的改革,这些分别是中国制定改革蓝图的铅笔和尺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做的报告,清晰地勾画了中国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图景。看看这个宏伟前景,就可以断定中国经济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保持中高速增长有着很高的确定性。其实多零点几个还是少零点几个百分点,这是大趋势中并非很重要的细节。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