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维鸿:“美元独大”给世界经济带来风险

2017年10月17日 11:54   来源:环球时报   许维鸿

  近来,财经界回顾十八大以来砥砺奋进的改革成就,纷纷为十九大后的进一步改革建言献策。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见,也不乏语出惊人者,例如有著名财经作家提出,“一带一路”就是把人民币“泡沫”向全世界输入。这种把国家战略简单财经“娱乐化”的“互联网时代抓眼球”,既不专业、更难以形成对金融改革的建议,值得商榷。

  十八大以来,我国的金融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积蓄了力量。在外汇领域,过去几年里,我国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资本管制力度,通过建立隔离墙限制了资本的国际流动,在保证经济形势平稳向好的同时,泡沫难以外溢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要改善这一状况,依靠现有的“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显然是行不通的。

  美国次贷危机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虽然稳住了美国经济,但是却严重削弱了美元信誉,使得人民币汇率和美元挂钩的基础日益不牢靠。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投资和贸易,是中国经济再开放的高瞻远瞩,而金融领域基本使用美元结算的现状,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大风险——金融不仅不能像那位财经作家说的“转嫁泡沫”,反而很有可能拖了“一带一路”的后腿。

  我国拥有独特的政策优势和制造业全产业链优势,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助力。但中国的优势也存在窗口期,不能任由美元贸易和投资持续透支我国的信用,当前盲目使用美元的结果,相当于用中国制造的含金量为美元做了背书。因此,未来十年就是人民币走出去的黄金时间,必须抓住这一时间窗口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之所以很多人乐谈“一带一路”和所谓人民币“泡沫”的关系,就是因为他们在简单看待中国海外并购的需求。中国对外投资绝不是要转嫁所谓人民币“泡沫”,而是要通过产能合作提高“中国制造”的含金量。金融发展科学告诉我们,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结构性去泡沫的关键所在。如果人民币被传统国际货币体系堵在国内,最终结局将是不得不在国内资产价格下跌和人民币汇率贬值之间进行选择。化解“泡沫”最好的解决方式是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在引入外国资本的同时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应用。

  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相较非洲、中东等地区,在我国周边国家的边贸结算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更加重要,同时难度也更大。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应用还远远不够。虽然我国央行和多国签订了人民币互换协议,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如果这些国家的企业和个人使用人民币的意愿未得到充分调动,金融脱虚入实就无从谈起。

  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和本质,就是要通过改革使得金融真正脱虚入实。立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通过顶层设计和政策导向,促进人民币在贸易结算和跨境投资中的使用。参考中国债券市场的建设模式,可以以“金字塔”形式的汇率货币互换协议方式,帮助商业银行层层化解汇兑风险,最终通过在贸易和投资中人民币的广泛使用,形成实实在在的人民币汇率,提高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接受程度。

  财经专家随意诟病诟病人民币国际化的言论是不负责任的。中国经济体量巨大,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行程过程前无古人,央行的积极参与,就是充当汇率风险最后买单人的角色。特别是在初期,央行可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外汇储备,不是为汇兑损失埋单,而是要通过货币互换等金融工具,主动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分散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汇率风险,建立起实体、商业银行、央行构成的汇率风险分散金字塔结构,以此鼓励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到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中来,加强人民币跨境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以脱虚入实的方式助力“一带一路”沿线的人民币国际化。(作者是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