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拖延症”只会越拖越穷

2017年10月12日 08:14   来源:红网   阿古俄子

  国务院扶贫办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10月10日在京表示,一些地方因为担心扶贫考核评估过不去,出现了拖延症倾向。(10月10日澎湃新闻网)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为保证扶贫质量,各地贫困人口退出程序及要求均非常严格,一些地方按照“分级负责、全面覆盖、分级审批”原则,要求户退出由县验收,村退出由市州验收,乡退出则由省验收,逐级验收后还会邀请非政府机构的“第三方”进行评估。若要成功退出贫困行列,就得过五关斩六将,除此之外别无它法。

  让人意外的是,在严格的验收标准面前,去年以来层层加码的“脱贫急躁症”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急躁”变成了“拖延”,又不着急上火了!这种变化背后,既反映了验收程序不减、要求不降的从严从实表现,也反映了一些干部履职不到位,平时功夫没下够导致出现临阵退缩的不良现象。殊不知,临阵退缩的“拖延症”拖不出好结果。

  精准扶贫对贫困地区来说,可谓千载难逢的良机,资金、政策、人才高度汇聚集中支持,脱贫标准实事求是既不拔高也不降低,时间安排既不赶也不慢,恰到好处。按理,对于基层来说,抓好落实即能达到要求,可惜的是,一些地方却不紧不实,扶贫质量缩水,以至于在考核来临前才临阵退缩,打退堂鼓,得“拖延症”。如此行为,既是对职位的亵渎,也是对贫困人群的不负责。试问,如此高强度的支持尚且达不到要求,过不了考核关,何以期待日后能自力更生、自主脱贫?

  更何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脱贫的标准自然会一年比一年严,今年人均收入3300元,明年就有可能3800元。而蛋糕只有那么大,别人吃一块就饱了,不可能因为你拖延着吃而给你两块。因此,对那些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脱贫的地方,该敲打还得敲打,不能让其平时不作为,到头来还多享受一份照顾。

  总之,相同条件下,别人能脱贫,而你不能脱贫,只能说功夫没下够,扶贫“拖延症”也好,“急躁症”也罢,都不是扶贫的健康姿态,而是一种根源在领导干部的病,最主要的病根是责任心缺位。相关人员还是早日拾起责任心,继续前行才是。要明白,靠拖是拖不出好结果的,更不会拖着拖着就脱贫了,反而只会越拖越穷。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