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国农业尽快“绿”起来,要把农民增收作为基本任务,构建绿色发展产业链、增值链,让农民从新发展方式中得到的收益,大于以前那种粗放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收益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在体制机制层面作出了一系列约束与激励并重的制度性安排,目的是从根本上扭转重生产轻生态、重眼前轻长远、重产量轻质量的粗放发展方式。
把农业绿色发展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让我国农业尽快“绿”起来,固然要靠建立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规范和约束,但更为关键的是处理好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的关系,尤其是要把农民增收作为基本任务,构建绿色发展产业链、增值链,让农民从新发展方式中得到的收益,大于以前那种粗放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收益,从而使绿色生产成为农民的自愿行为、自觉行动。
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增值链,首先要激发市场的力量。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不少消费者是愿意为绿色优质农产品付更高价格的。日本的情况表明,消费者的这种支付意愿能够为农业绿色发展创造巨大空间。日本目前按热量计算的食物自给率只有38%,而按金额计算的食物自给率为68%,这表明日本国产食品价格是进口食品价格的近两倍。为什么会这样?除了关税因素外,日本消费者对国内农业生产方式更加信任,愿意为国产食品付更高价格,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和日本相比,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如何让绿色优质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并获得消费者的信任?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发挥品牌和渠道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实施农业绿色品牌战略,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借助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建立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的直销通道,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围绕农民培育绿色产业增值链,除了依靠消费者为绿色优质产品付更高价格外,也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支持。农业转向绿色发展方式,成本肯定要比原来高出一大截。这高出的成本,需要政府和市场分担。特别是早期阶段,更需要财政资金的撬动和引领。为此,应尽快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加大对农业绿色生产的补贴。比如,秸秆资源化利用可以为农民带来一定收益,但农民为收集、运送秸秆需要付出较高成本,还不如焚烧省事。如果要杜绝焚烧,就需要政府给予一定补贴,使收集、运送秸秆有利可图。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后可以为农民带来林业、牧业收益,但要等很长时间才能见效,如果财政不在一定期限内给予补贴,农民就没有退耕还林还草的积极性。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用生物防治替代化学农药,可以提高产品品质、降低对环境的损害,但需要投入较多人力,如果不给予一定补贴,很难大面积推开。增加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是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也是发达国家农业政策调整的方向,我国亟待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提高精准度。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在强调利益驱动的同时,还应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唤醒农民的绿色自觉,增强他们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意愿,提高他们应用绿色生态技术、营销绿色优质产品的能力。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