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跟工作在北京的几个朋友聊天,说起房子,他们个个都表示无奈。当得知我有一套140平方米的大房子时,他们似乎都很羡慕。他们的工资比我高好几倍,在北京却连一套按揭的房子都买不起,但要他们到我所居住的小县城来生活,肯定没有一个愿意。别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对小县城的生活环境估计也没人向往,即便他们在北京大口大口呼吸着PM2.5,也没一个愿意到小县城混日子。
我的那些朋友大多也都来自农村或者小城镇,心里都很清楚,无论有人如何鼓吹新时代“上山下乡”的“重大意义”,他们也很难找到自己回到家乡的“意义”。即使哪位有志于乡村建设,可回到家乡能找到什么工作呢?想当乡村教师都难以通过“招教”关。想独立创业吗?他们的父母都是底层的普通劳动者,上哪里筹到一笔巨款作为创业基金?何况在小地方挣钱三年五年都未必能补偿自己读大学的经济成本。他们从小所学的知识都是为了让他们到城市生活做准备,跟爹妈的生活环境毫不相干。
要说我算比较幸运一点的,三十年前就考上了能保证自己吃“商品粮”的学校,可干了二十多年,才好不容易买了房子,却还要按揭还贷熬到退休后。当一个背负沉重的“房奴”,你说我能有多幸福?
小县城最近有一家房地产满大街广告——房子比男人更可靠。有人在网上发起抵制活动,估计是还没当上房奴的男生,咒骂那家房地产商侮辱男人,而且误导女人。这样的广告的确很可恶,简直就是在怂恿女人讹诈乃至盘剥男朋友及其父母,有败坏社会风气的嫌疑。不过,看到那广告,我很担心,给一个女人一套没有男人的房子,她受得了么?再说了,无论男人女人,在小县城里,就算你拥有豪华别墅,幸福感恐怕也是打折的。
幸福就体现在人们的生活细节里,但在小县城,哪怕你买一包盐,也得仔细着点,假冒伪劣随时都会跟你亲密接触,可你却投诉无门,官僚的执法机关不知道整天在忙些什么,而县城又没有日报晚报早报商报都市报什么的舆论监督可以帮你维权,顶多你可以到网上发几句牢骚,回帖都挣不到几个。更不用说在乡镇村庄,想买件合格又不过期的商品,那就要看你的运气了。
县城也有公交车,一块五也能拉你10公里。但是,得你家门外正好有公交线路,第二,你要去的地方也正好在同一条公交线路上。有人说,县城很小,从西郊到东郊,骑个自行车也要不了几分钟。我也常常这么自我安慰,可我老家的乡亲们就不同意了,他们到县城来回一趟一个人要花路费20多块,他们坐的公交车就不跟北京比了,跟省城或市府比,也亏着呢。除了司机和售票员,谁敢天天坐公交车?乡亲们的房子那都是150平方米以上的,上下楼300多平方米,院子比城里所谓的别墅还大。
年轻人都喜欢足球,县城也终于有了一个体育场,遗憾的是,建成六七年来,据说仅举办过一场足球赛,还是临时凑了一帮子乌合之众为“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摆样子,踢得比国足还臭。而且,体育场早已成了闹吵的游乐场,锻炼身体的还不如摆摊的多。没有任何比赛可看,甚至连参与的机会都难得。年轻人们想找个地方伸展一番筋骨,可选择的余地并不丰富。所以,县城里仅有两家体育器材店,都是冷清得店主把打游戏当主业。我有一次想给儿子买个足球,走进其中一家,问了几声,店主都没抬头。也许店主嫌我问得多余,货都摆在哪儿,有没有你自己看不到吗?
小县城近几年才建成两座博物馆,里面一直空空如也,仅有的几件展品全是仿制的,夏天去那里乘凉倒是很不错的想法。文化馆的房子早已出租给了各种培训班,图书馆竟然可以借阅教辅,新华书店也差不多算“教辅专卖店”了。除了电影院重新开张之外,娱乐场所大概就是所谓的“会所”之类,那里面如何龌龊,人尽皆知。没有音乐会,没有文化讲座,甚至传统戏曲也只剩下几个老年票友自得其乐地传承。而且,这个县城也没有好看的风景,文物级的建筑所剩无几。这就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地方,人们生活得何其乏味啊。
有房子并不等于有了幸福的保障,何况近几年县城的房价也突飞猛涨,看着大都市的人都在通往房奴的路上狂奔,县城里的年轻人也不甘心,拥有房子的希望也要变成奢望,说幸福也近于扯淡了。一心要房子,简直就是自我折磨,何苦呢?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