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实干就能兼得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

2017年08月25日 16:53   来源:人民网   郭俊奎

  青海省实施一周年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取得多项进展,近日,青海省政府表示,在执行最严格生态保护标准的同时,相关部门正在探索适度特许经营等配套办法,引导牧民在保护中受益。(8月23日新华社)

  只要我们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生态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当前工作与长远目标的关系,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鱼和熊掌也可兼得。既能保护青山绿山不受损害,也能获取金山银山。

  在不良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经济的发展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近年来,我国城乡环境问题确实非常突出。从农村看,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业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利益受到极大伤害。从城市看,雾霾现象越来越严重。人民群众对环境的焦虑和不满越来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确实已成为制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瓶颈”。

  如何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生态环境?很多地方束手无策,要么,为了当地利益、小团体利益,甚至私利,嘴上讲保护生态环境,但却一直打环境建设的“擦边球”;要么,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由,啥也不干,等待观望。这些思想和行为都与中央关于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指示精神格格不入。因此,保护环境不力的领导干部们确实应该认真学习青海省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的经验,切实根除那种动脑怕“痛”、动腿怕累的“懒人”思维,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下功夫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过:“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等等。这些论断告诉我们,只有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才能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我们应该深刻领会这些指示精神。

  我们应该切实看到,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经济发展是环境保护的前提,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二者完全可以实现共同、和谐发展。因此,我们无论是发展工业还是开发乡村自然资源,应该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与发展机制。应该用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把绿水青山这个最大的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形成完善的绿色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富强美丽的中国真正变为现实。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