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七个方面提出了27项具体措施,强调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物流运营主体活力,加大降税清费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提升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物流仓储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提高全链条运行效率,深化联动融合,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打通信息互联渠道,发挥信息共享效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优良营商环境,既理清了降低物流成本与实体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系,体现了鲜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思路,又聚焦突出问题的解决,进一步细化和深化落实降本增效行动。
切实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利于激发物流运营主体活力。“十三五”确立的释放政府改革红利改革思路,很大程度上成为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已经突出显现出企业创新发展与政府部门传统管理模式、政策之间的不协调和不适应,许多看起来很好和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往往很难落地,《意见》在“放管服”上下了很大功夫,抓住了促进物流业运营主体创新发展的“牛鼻子”,这些政策得到很好落实,将为已经开始的物流市场细分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通过市场细分促进物流企业创新活力的释放,必然在竞争促进的效率提升中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从而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选择性强、辐射范围广、差异化竞争的物流服务环境,为产业的整体降本增效提供保障和牵引。
系统解决物流降本增效问题,创造实体企业转型升级环境。《意见》用五个方面、19条的篇幅提出了具体解决物流降本增效问题的路径,不仅将近几年反映出来的不利于降本增效的问题进行了逐一落实,体现了问题导向的政策制定思路,政策的目的性强、力度大,而且,政策的系统性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避免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由于物流降本增效政策本源目的并非完全针对当前实体经济运行困难,通过降低成本为其在既有模式下渡过难关服务,而是着眼长远,以全链条、全成本、全方位的效率提升作为降本的前置条件,将有利于实体经济根据产业布局特征、产品辐射范围、产业运行方式进行多模式的物流服务、成本结构选择,实现由物流降本带来的物流产业与实体产业双增效。当今国际经济和产业发展中,基于高效和具有成本竞争力的物流供应链支撑实体经济提升竞争力,既是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基本的运行方式,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体产业迈向中高端,不单纯是个技术问题,更是鲜明的物流供应链服务创新问题,切实为物流产业松绑,降税清费,加强物流重点领域和补齐短板环节,从而提升物流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在信息化、标准化信息互联互通和体制机制方面下功夫,便于物流产业链条的完善和整体运行能力的提升,尤其是通过多式联运等与现代生产方式匹配的运输服务方式的创新,均有利于解决物流产业自身效率效益的同时,为实体产业和企业的转型发展营造优质发展环境。
物流降本增效是物流问题,更是实体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模式问题。《意见》提出要“深化联动融合,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并通过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加强物流核心技术和装备研发及提升制造业物流管理水平等途径,加快物流与实体产业的融合联动,很好体现了物流降本增效功夫在物流、效果在实体产业的现代经济产业发展大势和原则。近10多年来,我国物流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物流产业具有很强的派生性,除在特定的物流枢纽城市,可以通过物流枢纽经济发展服务域外经济,取得产业发展实效外,从国家整体产业结构而言,物流产业自身的发展是不可能成为与三次产业并立的独立做大的支柱产业的,物流产业的核心价值在于营造良好的供应链服务环境,贯穿一二三产业,衔接生产与消费,通过降本增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关于这一点,国内经济产业界形成了共识,但不能因此就忽视一二三产业企业开展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产业层面的物流管理,既是转变运行方式,进而实现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在物流管理支撑下培育现代物流需求的需要。因此,需要物流与相关产业的联动,尤其是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必须实现物流与制造业的联动,才能有效延伸产业链、价值链,从本质上改变落后的生产组织模式,为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服务。
《意见》强调系统推进物流降本增效,并将物流业与产生物流需求的产业,作为一对供给需求匹配问题进行政策设计,不仅很好解构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也是具体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体现,更指明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模式创新目标,对物流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有利,对一二三产业强化物流管理,创新供应链管理模式,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挖掘我国内需拉动下的产业综合发展价值,实现产业总体运行方式和发展模式的代际更替,由传统加工制造业、农业和商贸大国,向物流供应链管理和价值创造强国转变,均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 汪 鸣)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