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对高龄农民工群体而言,年迈后如何落叶归根是他们人生的下一个“路口”。虽然有不少地方采取各种措施帮扶中老年返乡农民工融入当地社会。然而无论是留在城市里打拼的“坚守阵营”,还是已经回到老家务农、打工的“返乡阵营”,为改革开放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高龄农民工大部分仍在工作一线,且一些人还存在没有养老保险、难找工作或留下职业病等问题。(8月10日《经济参考报》)
的确。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农民工已经“高龄”了。也正因为如此,使他们面临“工作难找”“退休无靠”“回与不回”等养老困局。这既有历史的缘由,也有现实的成因。但有一点应当明确,即高龄农民工所面临的养老困局,不能怪他们“平时不努力”,而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社会现实问题。同时,这批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较早离乡出来的第一代青壮年农民大军,他们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建设和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理应得到关注、受到关怀。因此,破解这一困局,除了个体的努力,政府不可缺位。
首先,应以“困局”为导向,对高龄农民工数量、区域分布、分类结构、养老归宿地、生活状况、基本保障等问题给予重视并部署专项调研,并尽快形成具体可行的破解方案,为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其次,国家应立法或出台政策统一全国农民工养老制度,加大力度统筹和规范解决老年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医保、福利等基本保障,务求全覆盖,应保尽保落到实处。同时降低异地对接的门槛,打破城里打工的职工险与家乡养老的居民险的界限。
再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比如引导返乡高龄农民工参与乡村治理。这批农民工在外打工多年,在思想和见识上相对开放,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可以让他们成为农村进步的“带头人”,发挥余热促进家乡发展。对于留在城里的,也可根据情况,适当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老有所养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当然,高龄农民工不是只有这一批,破解他们的养老困局,真正让他们回得去、留得住,自然需要从长计议。无论是留在城里,还是回到农村,都应有长效的保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要抓住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问题,关注一线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等群体,要“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这不仅为破解“高龄农民工养老困局”指明了方向,更给广大劳动者带来了福音。只要各级政府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安排、去落实,困局必将破解,福祉也将到来。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