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夏:“谢绝现金”和“拒收人民币”能否划等号?

2017年08月04日 06: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特邀财经评论员郭夏认为,一些店家只接受移动支付并“谢绝现金”,是一种便利结算和安全结算的新生事物。当然,“谢绝现金”有可能把一部分不会使用移动支付的客户拒之门外,而只有“来钱不拒”才能财源广进。

  近日,珠海一家面馆因只接受手机支付而“谢绝现金”,被中国人民银行珠海支行认定为“拒收人民币”的违法行为。到目前为止,人民银行珠海支行并未对此作出行政处罚。媒体的报道是“拒收现金为新生现象,尚未有具体的法规进行惩处”。移动支付创造了一种十分便利的新生货币形态,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电子货币支付让纸质货币支付相形见绌。“谢绝现金”被控“拒收人民币”这一事件,让我们对人民币的货币形态创新研究有了更加惹眼的案例。

  把“谢绝现金”定性为“拒收人民币”的违法行为,这个帽子扣得实在有点大而无当。因为“谢绝现金”与“拒收人民币”之间并不能划等号。人民币的法定基础形态是纸质货币和硬币构成的钱币。到目前为止,支票、汇票、债票等票币形态,信用卡、支付卡、交通卡等卡币形态和支付宝、微信支付、翼支付等第三方支付的网币形态,都是人民币钱币的衍生形态。移动支付和卡币支付等人民币衍生货币结算也是使用和接受人民币的一种方式。

  一些店家只接受移动支付并“谢绝现金”,这是一种便利结算和安全结算的新生事物。在市场运营中,货币只是一种便利结算的交易工具。从钱币到票币,再到卡币和网币,每一种货币形态的出现都与交易结算便利程度直接相关。新生货币取代传统货币也是经济创新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网币取代卡币、票币和钱币成为首选结算货币已经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要知道,只接受移动支付并“谢绝现金”,是可以明显降低商家的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的服务创新。接受现金结算的店家要安排专人负责收银。对于一些规模不大的服务小店来说,增加收银员就是增加交易成本。服务结算过程中收钱和找钱都需要耽误时间,这也增加了店员结算交易的时间成本。而且,只接受移动支付并“谢绝现金”,还可以有效规避误收假币的交易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谢绝现金”也可以看作是“拒绝假币”的另类表现。

  当然,只接受移动支付并“谢绝现金”的服务行为,有可能把一部分不会使用移动支付的客户拒之门外。从店家服务的角度来说,为客户提供优良服务是把生意做好的不二法门,为客户提供各种付款结算便利也是搞好服务的一个重要元素。哪怕不能进行移动支付的客户只是很少数,也不宜用“谢绝现金”的方式将他们拒之门外。顾客是上帝,给钱都不拒。只有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才能让店面生意越做越好。“谢绝现金”有悖经商之道,“来钱不拒”才能财源广进。

  (郭夏:新生经济学创始人,《解码经济——新生经济学导论》作者,中国经济网特邀财经评论员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货币电子化大势所趋 但商家无权拒收现金

     “谢绝现金”支付有失社会公平

     手机支付再快捷 也不能拒收现金(图)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