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农民争当贫困户怪现象背后

2017年07月19日 07:52   来源:环球时报   

  经常到农村游走的人会注意到一个新的变化,那就是农民等、靠、要思想越来越严重:村里的路坏了,沟、塘、渠出现问题了,原来老一辈农村人都是靠自己来解决,但现在不少农民第一时间却不是主动去修补,而是要等着上级部门拨钱来解决,甚至种什么作物、养殖多少等也要看政府给的补贴多少来下单。过去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丢掉不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很大变化,以前农民那种淳朴、老实的形象已经不再,部分农民讲权利不讲义务,讲索取不讲奉献,甚至唯利是图,歪风邪气蔓延。

  这种现象之所以会出现并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我国惠农政策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 十多年前,我国农村的建设基本靠农民自己解决,比如农田水利要靠农民集体劳动、靠“两工”(义务工、积累工),农村教育也主要靠向农民集资,甚至村干部的工资也主要靠向农民征收农业税。而近年来,不但政府向农民免了农业税,每年还有数以千亿甚至万亿的各类型资金投向农村,这种单向的投入某种程度上也催生了农民“村庄的事情需要上级部门拨钱解决”的思维,使其主观能动性减少了许多。

  另一个现象是近期不少农民争当贫困户,而且越来越普遍与严重。甚至有人认为“国家的不拿白不拿”,不愿脱、不想脱、隐瞒收入,争着建档立卡当贫困户,没有被列为贫困户的一些人到处上访告状,以穷为荣。目前我国的贫困标准主要以收入来衡量,如果农民被列为贫困户,则每年可以从政府多获得收入。谁的收入低谁就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待遇,会导致部分农民哭穷喊穷,渴望上级部门更多的补助。 扶贫在某些地区已经变味,越扶越贫,越扶越扶不起来,甚至有人坐享其成,不劳而获,把争当贫困户、低保户当成一种荣耀。

  等、靠、要思想会严重制约我国农村的发展,使农村难以产生发展动力与活力,不利于脱贫致富。必须加大对“等、靠、要”的治理力度,不让懒惰思想严重滋生。

  其一是选择自强自立的优秀农民当村庄带头人,起模范带头作用。 村庄带头人对村庄的发展非常重要,在村庄带头人的选拔上要重点选择那些自力更生的村民,而让那些等靠要者下台,只有这样才能弘扬正气,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其二要在农村开展“扶志工程”。等、靠、要思想是我国农村最大的贫困,应开展“扶志”工程,加大宣传教育,解决部分农民“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思想,从“要我富”彻底转变成“我要富”。我国一些基层已出现不少好做法,比如通过村民小组会议等形式,推荐本村“致富之星”“脱贫之星”“帮扶之星”,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励引导贫困户转变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强自立脱贫致富的信心。

  其三是设计好制度,以破解等靠要思想。个别贫困户存在不思进取、缺乏自我发展动力,仅通过教育宣讲效果不明显,单靠思想教育等软性措施难以收到实效。只有建立起切实有效的激励性制度,才能真正激发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志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基层扶贫不能大包大揽,应更多采取“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激励型制度,不能一刀切地“谁穷奖谁”。只有实现“有付出才有收获”,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才有希望。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