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咨询要有公益版

2017年06月16日 07:27   来源:法制日报   何勇海

  高考过去一周,考生和家长又为填报志愿忙碌起来。如何在短时间内筛选有效高校和专业,一些报考辅助机构和填报志愿APP成了家长的“救命稻草”。记者从几家服务机构了解到,一对一辅导便宜的1万多,贵的高达4万元,但“天价”也挡不住家长的热情。与此同时,大量高考志愿填报软件、APP也上线,鱼龙混杂、价格不等。专家提醒,家长需先掌握一定知识,在选择服务和机构时擦亮双眼,避免上当(6月15日《北京晨报》)。

  纵使被索要“天价”,一些考生和家长仍要追捧志愿填报辅导机构以及志愿填报APP,无非是为了花钱图个省心与放心。自2015年开始,我国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许多考生和家长对填报哪所大学、哪个专业更加拿不准。再加上,不少省份纷纷实施本科录取批次改革,取消本科三本,将本科二、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这更给考生增加了数据分析、选填志愿的难度。某个高校的某个专业到底是哪个档次、质量如何,考生和家长很可能“傻傻分不清”。所以,如今在考生和家长中流传着一种说法:志愿填报的正确选择比高考更重要,为此再多的钱也要花。

  然而,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上,真能买来省心与放心吗?未必。商业性志愿咨询服务机构往往宣称“大数据帮你填报志愿上好大学”。但他们所依赖的大数据只能呈现过去,不能预测未来。当他们依据那些数据帮考生做出选择时,就会改变这个数据将来的状况,给考生带来新的风险。比如,商业机构从其整理储存的数据中推测出某校某专业的录取分数低,会引导咨询的考生报考该专业,反而可能会出现很多考生报考同一专业、把分数抬高的后果。而且,大数据能推算出一定的填报规律,但没法算出考生喜好,更不必说一些咨询机构只是匆匆搭建的“草台班子”了。

  其实,一些家长也深知,花钱未必能买到省心与放心,但他们在病急之下就会乱投医。这也从侧面折射出,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存在严重的公共责任缺失、公益服务缺位。学校在考前忙于紧张的复习,考后对于志愿填报服务却关注不够,似乎提升成绩是学校的事,填报志愿只是考生与家长的事。即使有学校组织志愿填报咨询活动,仍是开大会式的讲讲流程,讲讲平行志愿、征集志愿、录取批次、调档比例等大致内容,对考生有用的指导信息非常有限。不少教育部门也只是启动高考志愿填报网上咨询平台,便捷倒是便捷,但考生同样难以得到想要的咨询信息。

  要防止高考结束后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上病急乱投医,教育部门、中学、大学及社会公益机构等要在志愿咨询上承担起公共责任,针对普遍的需求,坚持以学生为本,提供充分的公益服务。公益服务不应仅限于办一两场大型讲座或咨询会,而应多多举办线上线下讲座、交流活动;同时不应将志愿咨询一味地搬到网上,还要实现精准化、常态化——不妨在学校或教育部门设置咨询窗口,以实现一对一咨询与指导;相关部门还要及时发布正规权威的高校招生大数据,消除信息不对称。当然,也要将靠忽悠敛财的“骗子机构”坚决清理掉,引导扶持有资质又讲诚信的咨询机构健康发展、积极作为。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