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座院士”走红别只看到简朴的一面(图)

2017年06月15日 11:39   来源:东方网   付彪

  一张照片让78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意外成了“网红”。6月12日,在回北京的高铁二等座上,为了做好一场报告,78岁高龄的刘先林院士仍然笔耕不辍。这张照片经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后迅速引发网友的点赞和致敬。公开资料显示,刘先林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毕生致力于测绘仪器国产化,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曾用很少的科研经费,填补多项国内空白,为国家节省资金2亿多元。(6月15日《西安日报》)

  这篇微博发布后,有网友跟帖留言:这才是民族之魂,共和国的脊梁。还有眼尖的网友发现了刘先林院士穿的旧皮鞋十分朴素:这又是一个扫地僧式的世外高人。6月13日下午,这张普普通通的照片在短短7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引来了八千多转载、五千多评论、十余万点赞。

  刘院士潜心钻研、节俭朴素的形象无疑值得人们尊敬,以至于一夜之间成了“网红”。这也让人不禁想起另一位有着同样形象的院士,即中科院院士李小文。李院士一直坚守节俭朴素的作风,就算做重要报告也穿布鞋出席,网友们亲切地称之为“布鞋院士”“光脚院士”。从刘先林、李小文两位院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一辈学者所秉持的学术至上和生活简朴的风范。

  放眼古今,学者们大多是节俭朴素的代表者,他们实践着“非淡泊无以明志、无宁静无以致远”的信条,潜心钻研学问,为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贡献。但也不难看到,学术领域也存在不端不正之风,如急功近利,剽窃、侵吞他人成果,发表假论文;如将科研经费视为饕餮大餐,铺张浪费,甚至当成个人收入,等等。这与刘先林、李小文两位院士相比,实在相去甚远。

  但同时也需看到这样一个现实: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充盈的时代,一方面我们确应尊重刘先林、李小文两位院士所秉持的朴素风范;另一方面也不应当以这种“标准画像”去衡量所有学者的学术形象。换言之,我们在评价一个学者的学术素养时,不能片面地把学者与节俭朴素直接挂起钩来,或者说作为一种道德标准,认为学者就一定是远离物欲的“苦行僧”。

  显然,网友们点赞刘院士,不仅源于他对生活要求特别低,更源于他对学术要求特别高。低头的是稻穗,抬头的是稗子。做学术如此,做人为官亦然。谁抵得住浮华,耐得住寂寞,能潜心做人做事,且愿意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谁就将拥有发展机遇,谁就会赢得公众支持。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