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主席到底应当听谁的?

2017年06月07日 10:01   来源:东方网   谭浩俊

  乱了,一切都乱了。

  证监会乱了方寸了,证监会主席也乱了方寸了,不监管不行,监管也不行,IPO节奏加快要被批,暂停IPO也要被批,而且,辩论双方各不相让,甚至到了泼妇骂街的地步,就差直接动手了。于是,为了平息事态,证监会选择了放慢IPO发行节奏。

  这是否就能平息一蹴而就呢?仍然不行,不仅不行,原本对垒的双方,都把矛头指向了证监会,指向了证监会主席。因为,证监会及其主席太没有原则、没有自己的想法了,哪边指责的声音高,就听哪边的,声音差不多,就选择中立路线。这哪叫管理,分明就是墙头草,用上海话说,就是“捣浆糊”,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甚至会让问题更复杂、矛盾更尖锐。最终的结果,就是拿投资者的利益开玩笑。

  事实上,证监会把工作重点放到监管上,是选对了方向,找准了目标,可谓是对症下药。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战略没有战术,有勇气没有策略。在监管从紧的情况下,如果能够稍稍动动脑子,把新股放行的节奏控制一下,尤其在监管政策出台的初期,不要过猛地发行新股,监管的效果就会好得多,想拿新股发行做文章的人,也就无法指责证监会滥发新股。可是,证监会没有去想这个问题,而是将加强监管与加快新股发行速度同步进行,岂能不出问题,岂能不给人抓住把柄。

  好啊,既然有勇气将两者同时推进,也可以啊,那就坚定不移吧。不行,又没有这个勇气,反对的声音一大了,就把手缩回去了,就开始放慢新股发行速度了。就不理解了,出台新的政策,做出新的决策,到底是听谁的?听批评和反对的意见,还是听市场的。如果听市场的,就完全可以不去理会反对和质疑自己的。

  说到底,还是没有底气,没有对自己的决策保持信心。于是,就只能把耳朵放在舆论的声音上,哪种声音大,就听谁的,谁骂得凶,就听谁的。直接的后果,就是新股发行节奏放慢了,市场还是低迷不改。也就是说,市场低迷,原本就与新股发行没有关系。没有关系的事,那么在乎干什么?难道证监会真的乱到了完全没有主见的地步了吗?

  殊不知,新股发行节奏加快以来,虽然市场低迷,但说真的,与新股发行完全没有关系。因为,这段时间以来,所发行的新股,都是一些小儿科,需要的资金量十分有限,甚至不如以前一只股需要的资金量。也就是说,指责新股发行影响股市的人,是在找茬,而不是真的为了市场的稳定,为了投资者需要。真正应当对证监会提出要求的,是新股发行的质量以及退市制度的建立。质量不保证,垃圾公司能够顺利进入市场,以及市场上的劣币驱赶不掉,才是市场低迷、市场不健康、市场不稳定的关键。

  这一点,证监会应当非常清楚。加强对减持的监管,也是净化市场环境的重要手段,与强化退市有相同的作用,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关系密切。一切的一切,都很正常,也符合当前市场的要求,为什么就不能理直气壮地执行和坚守,而会受到某些舆论的影响,做出出尔反尔的事情来呢?从每周十多只新股到唯有四、五只新股,能对市场稳定产生什么作用呢?那么多的企业等待上市,原本就应当加快新股发行节奏,却选择放慢,这样的决策,岂不可笑?岂不是拿市场开玩笑?

  所以,面对近一段时间证监会的表现,真的只能用无证来表达。指望通过放慢新股发行节奏来稳定市场,是太高看了新股发行。现在,房地产市场已经在调控政策下出现房价稳定并下降的现象了,楼市投资已经没有太大空间,是股市可以热起来了,却去放慢新股发行节奏。此举,又是一次不动脑子的做法。

  必须看到,我们的某些经济学家,早就是利益集团的代表,而不是市场的代表、投资者的代表、民众的代表,把他们的话当决策依据,祸害啊。证监会该醒醒了,该学学银监会了,我就是我,不要受他人干扰。只有当政策和决策不符合市场要求的时候,再去调整,经济学家们的话,就权当听戏嘛。好听,就多听两遍,不要听,就把声音调到最小,或把耳朵塞上,别受他们的干扰和影响。

  证监会主席,说到底要听市场的,而不要听外面的干扰声和杂音。如果听不懂市场,就让听得懂的人来听。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