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租赁有了制度供给 给租房者带来福音

2017年05月22日 08:02   来源:工人日报   北梦原

  上周,房地产市场再次受到政策关照。但这次的关键词并不是买房,而是租房。

  5月19日,住建部就《住房租赁和销售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这是我国首个住房租赁法规征求意见稿。

  实行购租并举,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与住房交易市场相比,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在“租金贵”“租房难”“黑中介”等问题的包围下,租房并不比买房轻松多少。

  “租房的日子根本就不是人过的。”上个月,据称手握7000万套房源、占全国城镇房屋总量1/3的链家董事长左晖,回忆起自己12年的租房经历仍心有余悸:“可能随时被房东撵走,还要承受房租的无理由上涨。”

  如今,左晖已经告别了“不是人过的日子”,但房租却没有告别“无理由上涨”。以上海为例,去年12月上海房租终于结束了连续90个月的上涨态势。在这90个月中,上海房价经历了周期波动,但租金没有。

  回顾媒体的相关报道,当房价上涨时,每每有专家表示“水涨船高”,租金上涨很正常;而当房价低迷时,又常有业内人士表示,房屋租售两个市场“此消彼长”,租金上涨依然很正常。

  对于如此“任性”的租金价格,有分析指出,目前房屋租赁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投资性置业的附属功能,租金价格的形成机制因此受到扭曲。

  在租房市场上,没有道理可讲、没有指标可参考的问题,不仅体现在租金上。

  “买房看地段、看品质、看户型、看配套、看学区,但租房只能看运气。”长期以来,由于租房市场的分散,以散兵游勇为主力的供需双方,对接始终处于“凭缘分”状态。

  在去年12月举行的《租赁崛起》行业研究报告发布会上,有专家表示,租房人群在城市人群中的分布占比非常低,在一线城市也不高,全国租房人群占比只有不到20%。

  而供给方面,《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3(2016)》显示,目前,租赁市场缺少专营租赁服务化的企业,没有形成一个规模优势和市场品牌。此前,住建部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总体来看,由于缺少系统配套的政策支持,专门从事住房租赁的企业还不多,还不能够满足住房租赁消费的需求。

  按照业内人士的普遍看法,供需对接不畅不仅为“黑中介”“二房东”“假房源”等租房乱象的滋生提供了空间,也进一步放大了热点城市的供需矛盾,使得租房者成为市场中的弱势群体。

  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条例》正试图扭转上述局面。据媒体报道,《条例》对租房市场进行了比较多的着墨,其中将近一半的篇幅重点放在了如何保障租房人的权益,可谓租房者的“福音”。

  “建立住房租金发布制度,定期公布分区域的市场租金水平等信息”“出租人不得强制驱逐承租人、不得单方面提高租金、不得扣留押金……”有分析认为,这些规定让承租人的底气更足了。

  据统计,目前我国大概有1.6亿人在城镇租房居住。根据机构预测,这一数字在2020年将达到1.9亿,在2030年将到达2.7亿。如何实现“租者有其屋”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课题。

  从去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提出四项举措,到今年首个住房租赁法规的征求意见稿公布,一系列保障承租人权益的条例内容和制度设计,体现出“实行购租并举,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政策决心。

  如今住房租赁有了制度供给,房源供给、价格机制等配套也进入了政策视野。随着政策利好落地,市场力量有望陆续跟进。“租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景正变得真实可期。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