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死亡游戏出现在中国 病态兴趣不是“亚文化”

2017年05月11日 07:29   来源:长江日报   肖畅

  据报道,一款名为“蓝鲸”的死亡游戏出现在中国互联网平台,该游戏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各种自虐任务,并涉嫌教唆参与者自杀。

  这款游戏的发源地是俄罗斯最大的社交网站VK,俄罗斯警方在调查接二连三的青少年自杀事件中,最终将目标锁定在社交网络上。游戏发起者也有组织,但游戏扩散的过程还是得自网络的力量。回想此前的“冰桶挑战”,爱心接力变成了“病毒式扩散”,那是很好玩的事情,但见证病态心理的传播也实现同样功效时,就让人感到害怕了。

  许多舆论把矛头对准青少年心理健康,这是问题的一方面,但不是关键。每个人都有成长经历,叛逆、焦虑的心理阶段都会出现,问题是许多网络社交情境促使这些心理过度放大,被刻意凸显。现在一些网站的分组模式,让很多奇怪的、甚至病态的兴趣找到了“组织”,很多听上去很诡异的网络新名词在涌现,以前在侦探小说里才看到的病态心理,在社交媒介上成为公开化的东西。

  不久前,美国俄亥俄州一非裔男子斯蒂芬斯无缘无故枪杀一名老人,并将杀人视频上传至“脸谱”。这是人在现场、赤裸裸的犯罪,犯罪过程就这样堂而皇之的走到公众眼皮子底下,成为公开的展示。这个世界,曾经在主流视野里出现的都是经过规范处理的信息,不管你是不是标榜个性、叛逆,社会信息的前端必定是代表主流价值的东西。今天不同了,犯罪现场不再是警察用封条保护的神秘地带,它随时进入人的视野,社会的阴暗面一点都不再神秘了。

  网络让很多东西祛魅,也让许多本该神秘化的东西变成了公开展示。比如人性是不完美的,的确隐藏着许多不可告人的东西,但没必要真的说出来,还要通过彼此分享,演变成一种“亚文化”。一般人对于自己身上隐藏的病态心理,也不会真的去在意,大部分时间还是生活在主流文化里,做正常人该做的正常事。一个社会的规范,通过法律的、道德的、习俗的锤炼,确保我们都能用正常的心智展开交流。但今天的社交网络泛滥之后,虚拟与现实相互渗透,有时让人难免感觉社会规范已经出现相对主义的危机。

  “蓝鲸”游戏在中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需要调查清楚,但不可否认病态心理的分享传播是早已存在的现象,而且都已经见怪不怪,让公众感觉不那么病态了。个性、叛逆、多元都是好东西,但现在很多人谈起“主流文化”都难以启齿的时候,是不是需要认真反思一下了?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