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副王储穆罕默德近日表示,沙特与中国在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沙方提出的“2030愿景”与中方倡导的“一带一路”高度契合,中沙高级别联合委员会加强了各领域务实合作。沙特高层这一表态,是对中沙两国元首达成共识的最新解读,表明沙特愿采取后续措施,进一步深化两国在经贸、投资、金融、能源等领域合作,推动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成果。
沙特提出的“2030愿景”旨在改变产业结构从过度依赖石油经济向新能源和矿业等多样化领域拓展,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工业装备制造本地化等工业制造业发展,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这与中方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有诸多吻合之处,产能合作成为推进中沙合作的重要抓手。在沙特投资总局促进投资首席执行官巴法尔特看来,世界13%的贸易途径红海,沙特西临红海,拥有红海沿岸最大的两个港口,沙特可以成为中国进入非洲的大门,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共赢。
无独有偶,除沙特外,埃及、阿联酋、伊朗等中东国家近期都在努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契合了“一带一路”建设。如,埃及宣布的“2030年埃及发展计划”,提出开发苏伊士运河,项目包括在运河沿线建设工业园区,发展汽车组装厂、电子产品、炼油、石化、金属加工、物流调拨、燃料贮存、船舶修造、集装箱制造和修理、纺织、玻璃等工业项目。伊朗提出发展“抵抗型经济”,出台“20年发展愿景规划”,其核心内容为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重要举措包括完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价值链,增加石油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电力、石化和石油产品的产量及出口等。阿联酋则启动马斯达尔城项目,规划投资近200亿美元,重点发展与环保相关的产业。摩洛哥启动了“全国工业崛起计划”,把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纺织、皮革等行业确定为发展重点。
可见,一场工业化热潮正在中东地区兴起。发展制造业,是中东国家的战略选择。工业化进程缓慢,特别是制造业欠发达,是中东国家心头的痛,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缺陷,还是失业问题积重难返的主要原因。客观而言,中东国家并非缺乏发展工业制造业的条件。从资源角度看,该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可作为工业化的能源与原料;从人力资源看,埃及、伊朗、阿尔及利亚等国青壮年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从地理位置看,中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会之处,连接多个重要国际海运航道,具有广阔的市场辐射前景。
如今,中东国家决定发展制造业,可谓抓住了发展经济的牛鼻子。从中东国家的工业发展规划中可以清晰地发现,中东国家的工业化涵盖了大量中国具有优势的制造业,双方供应和需要的无缝对接,为中国推进与中东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可以说,国际产能合作契合了中国与中东国家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规划,成为深化双边合作的新抓手。(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徐惠喜)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