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创新教学,“矿爷”成了“网红”

2017年04月17日 09:51   来源:东方网   王甄言

  很多人认为“枯燥”的微积分课,却被他讲得生动有趣,直播还吸引了2万人旁听——这个方式的尝鲜者,就是59岁的浙江大学教授苏德矿,有人称他“矿爷”。在“矿爷”的课堂上,高等数学就是生活段子,他本人就是“段子手”。至今“矿爷”最受欢迎的一堂课,已有2万多人次收看,“矿爷”成了“网红”。浙大学子这样告诉学弟学妹:矿爷的课,一定要上。(4月16日《人民日报》)

  “矿爷”教枯燥、艰涩的微积课,竟然成了“网红”,到底有什么绝招?从下面这句话可以找到部分答案:把枯燥的课堂搞得幽默有趣,把普通的工作做得风生水起,这离不开创意和用心,更离不开勤奋和敬业。不过,这并非全部答案,在笔者看来,苏德矿上课受学生追捧,还有东西不可缺少,即语言风趣幽默、跟紧时代步伐,离开这些恐怕很难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

  老师的职责是干什么,没有人不知道,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要把传道、授业、解惑讲解得通俗易懂、风趣幽默,需要真功夫,否则,达不到那种水平和境界,也不会受欢迎。那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真功夫呢?显然,老师自身对某一门学科要精通,做到融会贯通,就像一堆积木被打乱了,老师要能够迅速拼装成功,才能引导学生较好地“拼装”。如果要讲得生动有趣、吸引人,自然要多读书,有才华,谴词造句,信手拈来。

  所以,一名好的老师,不只是有学问,还要多读书、善表达,把枯燥、生涩的东西讲得风趣幽默,学生爱听、易懂。当然,这是有难度的,比较起来,这样的老师并不多。但是,现实中经常发现这样的老师,就足以说明要做到并不难,只是愿不愿意努力,有没有敬业心,能不能够勤奋,相信,只要不懈追求,反复努力,积累得多了,迟早也能打通幽默教学的任督二脉,成为一名既善专业又会表达的好老师。

  当然,一名好的老师,尤其受广大学生欢迎的老师,必定是爱岗敬业的老师,这是大前提,离开这一点,永远不会成为好老师。不过,爱岗敬业只是基本的要求,在此之外还需要多动脑子,用心去思考和教学,探索出一条自己的教学之路,终究会成功。古往今来,有的人之所以成为教育大师,就在于深思、善思,学思教三者相结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引领时代风气,并创造了一个时代。

  “矿爷”距离大师还有距离,但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够潜心教学,仍然显得可贵,也反衬时代之弊,这既值得大学老师们反思,也值得大学管理者深思。笔者认为,不能把所有责任都计在时代的头上,问题的根本在于管理引导,所以,大学生不爱学习,且饱受舆论诟病,而坊间普遍认为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今非惜,老师有责任,大学管理者更有责任。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