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花400万留学回本不知何年”

2017年04月13日 10:24   来源:南方网   刘天放

  回国工作半年后,吴凯还经常做噩梦。梦到自己在面试时刚一开口说话就被面试官声色俱厉地喝令停下。那还不是最恐怖的梦,他曾经梦到自己浑身是血,大声呼救周围却没有一个人,噩梦中惊醒后,他浑身都是汗。在美国留学8年,吴凯曾铁了心毕业后要留在美国。最终他却选择了回国。“我相信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吴凯说,他希望自己的经历能让那些打算送孩子到国外读书的家长更理性一些。留美学生讲述留学经历:花400万留学回本不知何年。(4月12日《广州日报》)

  也许,吴凯的经历并不具有太大的普遍性,却也道出了如今留学国外的中国年轻学子,在留学过程中于异国他乡遭遇的现实尴尬。我们来看看吴凯的状况:家境殷实,英文流利,顺利留学,遭遇偏见,于是发奋读书,但本科求职频遭失意,后决心回国发展。虽然回国,可是,“我看这辈子是没戏了,我在美国8年花了400万元,我什么时候能挣到400万元?”一直困扰着他。那么,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

  不少人以为,国外是“天堂”,尤其是一些国家的教育理念比国内先进,高等教育更科学,如较为宽松的课堂氛围,知识的扩展程度,实验仪器的丰富,交流的频繁,学术上的包容开放度等等,这些说法都不无道理。但就中国人来说,中国的孩子在国外求学,也会遭遇高等教育中其他因素的干扰,如吴凯遇到的对中国人爱“炫耀”等的偏见乃至歧视。因此,在去一些国家留学前,包括情感因素在内的充分准备就显得非常必要。

  此外,在求职上同样会遇到类似难题。并非所有招聘者都存在种族歧视问题,但文化上的差异引发的思维、观念、行为等,都会影响学子们的就业。即便是像吴凯这种“唯一的优势是英语口语不错”的人来说,仅是语言过关还显得远远不够。语言中包含的文化习俗,不是能听懂英语、能说英语,就可以与人家当地人正常交流的;语言的背后是文化,那才是最为关键之处。就拿华侨来说,中国数代华人中仅是偶有国外政坛出类拔萃者,这主要是语言过关,但“文化”不过关的原因。表面上的交流与内心文化的激烈碰撞,根本就是两回事。

  不少人总以为,如果孩子到了国外,就能学到很多东西,即便不在异国求职,回到国内也就有了资本,这也未必。因为国外那一套教育机制,有着其本土特点,即便是在教育过程中的“知识含量”与国内大致相同,但在方法、状态、应用等上,都与国内多少会有些差异。用国外大学获得的一套知识体系,来国内套用,很可能碰壁。因此,即便是回国工作,也要适应国内另一套东西。虽说如今国内的很多公司或单位,在逐渐“与国际接轨”,看似更加具有“国际范儿”,可毕竟在观念上还是有很大不同。两套体系不相兼容,就导致了国外失意,回到国内也有可能失意的窘境。

  因此,就孩子的留学问题,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过分夸大留学的功效,还是要看孩子究竟能否适应国外的教育体系、求职环境、生活状态等。再有,谈起大学投资问题,像吴凯8年花了400万,能否挣回成本还是未知。然而,如果把读大学首先当成“投资”就显得很狭隘了。上大学从某种程度上当然可理解为“谋生”,但肯定不是全部。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谋生,还为了提高人自身的素养、品质、能力、见识等,也可视为一种“修行”,既是对科学精神的探索,也是对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强化。

  总之,国外留学还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花400万留学回本不知何年”显得过于狭隘。相信随着吴凯人生阅历的逐渐丰富,他会知道这些到底值不值。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