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又称共享经济,是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商业形式。基于互联网技术,分享经济将社会上闲置的资源和需求匹配起来,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资源的效率。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2015年增长103%;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6亿人。分享经济似乎前景无限、势不可当。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分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仍有不少挑战。首先,在监管层面,分享经济面临着许多法律上的空白。例如,平台和服务提供者的关系是雇佣关系还是合作关系?如果服务出了问题,究竟是应该平台负责,还是服务提供者负责?其次,分享经济面临着利益格局调整带来的压力,比如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行业的关系。目前,随着《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网约车已经获取了合法地位,但是来自传统出租车行业的阻力并没有消失。再次,由于其盈利模式的局限性,分享经济企业在世界范围内普遍亏损。在中国,分享经济企业之间激烈的“价格战”更导致了严重的亏损。最后,由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健全,也为分享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要促进分享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企业和公众各方都必须做出努力,从而实现全民共享、社会共赢的良好局面。具体而言,有四大关键工作:
其一,监管部门需要结合分享经济的特点,解放思想,转变思路,采取灵活有效的监管方式。要做到这一点,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注重灵活性。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事物,处于迅速发展和演变之中,旧有的监管思路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利于分享经济的发展。以短租房为例,由于短期出租个人住宅具有暂时性、私人性的特点,全面禁止或者过于严格的监管难以得到真正执行,还会逼迫短租转入地下、更加难以监管。二是要平衡分享经济和传统产业的利益,研究以成本—收益分析为基础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
其二,应该探索有效途径,化解分享经济和传统产业之间的矛盾,促进两者共赢发展。分享经济会带来“创造性毁灭”,导致部分传统产业失去市场主导地位。然而,分享经济也可以改造传统行业,促进传统行业的升级和转型。通过资源共享、业务对接、资金合作等手段,完全可以有效实现两者之间的共赢。
首先,传统产业中闲置的资源可以通过分享经济得到更好的利用。例如,酒店业巨头万豪酒店就委托办公室分享企业LiquidSpace(流动空间),帮助自己将闲置的办公室按需分配给创业者和小微企业。其次,传统企业和分享企业可以在具有互补性的业务方面进行合作。再次,相对来说,传统产业资金相对充裕,可以通过参股与分享经济企业实现有效合作。例如,分享停车业的巨头JustPark在创业初期,就得到了宝马集团的大力支持。
综上所述,分享经济和传统产业之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共同发展,企业在实践中应当多借鉴国内外的优秀经验,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分享经济和传统产业之间的合作。
其三,分享经济企业应当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分享经济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向平台使用者收取佣金,方式比较单一,而且盈利多少主要取决于用户规模,因此发展初期的企业难以实现有效盈利。一方面,分享经济企业应该整合资源,提升服务的附加值。以短租为例,最初短租业只是提供空房出租。现在,不少短租企业已经开始探索整合垂直资源,为不同用户群体有针对性地提供住房,这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而且还为企业增加了盈利空间。另一方面,企业应当探索从平台用户之外的第三方获利的盈利模式。以分享停车业为例,除了向车辆收取中介费外,还可以将车辆的停放信息提供给保险公司、网络车企业,收取数据服务费用。
其四,社会各方应当一起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以支撑分享经济的发展。首先,政府应当尽快建立数据平台,完善二代身份证系统、银行记录、犯罪记录等信息系统。其次,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监管,进行行业自律,提升自身信誉,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最后,公众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看待新兴的分享经济,避免先入为主的偏见。
能够做好这四大关键工作,将有助于成功克服分享经济发展中的种种困难,充分释放分享经济的潜力,推动我国分享经济的良性发展,实现全民共享、社会共赢的良好局面。
(作者:陈永伟、云翀,单位: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