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欧阳宸认为,雄安新区规格高、战略定位长远、体现经济新常态的特色、发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作用,将会是中国经济第三个增长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设立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这也是最近几天百姓讨论的热点,白洋淀周边百姓更是密切关注。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新华社受权发布的新闻稿中说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由这句话可以得出以下几个信息。
第一,雄安新区的规格很高。宣布新区设立的文件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这是中国经济类政策文件的最高规格。据专家分析,以往五个副省级国家级新区或特区(深圳、厦门、浦东、滨海、两江)的设立都没有过这么高的规格。
第二,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很高。首先,未来的雄安新区要成为继珠三角(深圳)、长三角(上海浦东)之后中国第三个经济增长极(京津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国家三大发展战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其中两大国内战略分别对应两个经济增长极,带动整体经济增长。其次,我们一般只说“百年大计”,而将雄安新区定位为“千年大计”,凸显了设立新区特别长远的战略意义,成败不在一时。
第三,雄安新区的“新”要体现经济新常态的特色。尽管国内多个地方在争“第三经济增长极”,现在看来,这个第三极既不是滨海,也不是东北,而是京津冀。但京津冀这么大,累积问题这么多,历史沉淀这么久,从哪里体现“新”呢?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找一个相对小的地方进行创新试验: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能否找到一种既能维持高速增长又能有效平抑房价的发展模式?如何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智慧、环保、创新的现代大都市?这些答案都可以在雄安新区展开探索,新华社的新闻稿也点出了这些创新价值。
雄安新区的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两项战略举措,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拓展京津冀区域发展新空间。也正因此,雄安新区在起步之初就要加强同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的融合发展,特别是要同北京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在功能上有所区分,实现互补错位发展。雄安新区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示范区。这一新区的设立,将促使京津冀更加充分地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欧阳宸,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投融资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金融创新发展高层论坛秘书长,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雄安,大棋盘上的一个关键落子
抓好千年大计建好雄安新区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