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中学”跨省开分号尴尬了谁?

2017年04月05日 10:41   来源:东方网   叶祝颐

  河北省衡水中学是一座饱受争议的“超级中学”,它以每年百名左右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以及被外界风传的军事化管理闻名全国。近日,衡水第一中学(衡水中学与泰华集团合建的高级中学)平湖学校正式揭牌,这标志着衡水中学走出河北省,正式进驻浙江。这让不少业内人士大跌眼镜。“居然把衡水奉为神明,简直就是浙江素质教育的倒退。”杭州某校长甚至有些激动。(4月4日《北京晨报》)

  衡水中学不仅在河北垄断优质生源,办得风生水起,还到浙江开办分校,甚至抛出考上清华、北大奖励50万元的重磅诱饵。高考竞争本来已经够激烈了。如果衡水中学在浙江继续创造“超级中学”神话,占据大量优质生源和北大、清华等名校资源,加剧当地高考竞争残酷程度,造成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怎么办?衡水中学伸手太长,引发公众质疑,杭州某中学校长甚至对此情绪激动并不难理解。

  如果一些升学率高的学校都这样到全国各地办分校,推广应试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怎么推进?当地高中学校又将处于什么样的尴尬境地?因此,我的观点是,衡水中学到浙江开办分校,其做法即便不违法,其负面效应依然不可小视。

  其实,不仅衡水中学跨省容易引发争议,高中学校在同省、同市恶性争抢优质生源的例子也不少见。曾有报道说,武汉示范高中花6万元抢尖子生。湖北十堰一中老师编造对方学校有人跳楼的谣言争抢生源。河北临城县规定,尖子生就读临城高中可减免学费,还可享受补助,考入清华、北大奖励十万元。郑州某些学校为了争夺优质生源,上演“严防死守”、“跟踪盯梢”、贿赂初中班主任与优质生源这些电影里才能见到的镜头。

  抢生源还有由高中向初中延伸的趋势。有的学校不仅不择手段抢生源,还绞尽脑汁抢师资。虽说高中学校为提高升学率争夺生源的动机可以理解,但是恶意争抢优质生源,造成了恶性教育竞争,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优质学生资源和教师资源都向名校集中,名校特别是“超级中学”的金字招牌闪闪发光,升学率节节攀升,择校费越收越多,利益蛋糕越做越大。但是这样的“教育成果”是以拖垮薄弱学校、加剧教育不公、牺牲更多学生公平教育权利为代价的,这对薄弱学校和大多数孩子来说是雪上加霜。

  中央三令五申推进素质教育,希望走出应试教育怪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描绘了推进教育公平的宏伟蓝图,但是“超级中学”的残酷现实把孩子们的公平教育梦想击得粉碎。为何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呢?

  当然,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人才选拔机制存在弊端,一定程度上为应试教育与优质生源争夺提供了生存空间。学校大打“生源大战”的目的,说到底,就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扩大办学影响,增加学校吸引力,从而谋取经济利益。“生源大战”白热化的根源一方面在于教育评价手段单一、机制死板,给学校造成了潜在的升学压力;另一方面,部分学校的利益观、价值观失范,教育部门监管不严甚至故意放纵,坐收渔利。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我们寄希望于学校自觉坚持教育品格,不跨界推广应试教育,主动停止“生源大战”,放弃利益蛋糕并不现实。

  在我看来,要打破少数“超级中学”一统教育江湖的教育尴尬,问题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要从保证更多人公平教育权利的大局出发,打好遏制“生源大战”的组合拳,改革教育评价手段、淡化升学率宣传,建立科学、合理的高中教育评估体系;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缩小地区差距、校际差距,营造公平的教育氛围,化解择校难题。积极为“超级中学”瘦身。只有这样,教育发展才有望走出马太效应怪圈,实现素质教育、公平教育愿景。

  如果地方政府不拿出诚意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而是热衷名校建设、忽视薄弱学校发展;乐于跟名校特别是“超级中学”共同分享“教育成果”与真金白银,对“超级中学”和“生源大战”现象视而不见,教育公平将愈行愈远。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