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到敦煌参观莫高窟时,听讲解员介绍当初西方探险家如何盗取壁画,笔者和同伴都感到心痛和遗憾。壁画,顾名思义只有保存在原来的墙壁上才是完整的、自然的,人为割裂是残忍的。
敦煌文物外流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场文化悲剧。谈到悲剧发生的原因,人们总会提及当时晚清以降战乱不断的国内环境,正是乱世给掠夺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当然,与当初王道士看守的莫高窟不同,现在的莫高窟很让人放心。景区管理严格有序,讲解员训练有素,参观者也大都文明有礼。人们会以为古壁画的劫难只属于过去,与现在无关。谁能想到,古壁画直到现在仍面临巨大危险。
2016年10月3日,山西省平遥县西良鹤村龙天庙内10幅壁画一夜之间不翼而飞。平遥警方以此案为突破口追踪半年,查获壁画400余幅,涉及山西省内至少7县22村镇的古寺观。由此揭开了当地的文物保护之痛。
据估算,山西省内寺观壁画遗存数量至少在2.3万平方米,占全国遗存的70%以上。但是大批古寺观都处于荒置状态,无人管护,日渐衰败。
发生壁画盗割案的古寺观有个共同点,即普遍级别不高,甚至压根“无身份”。一些古村落里的壁画被盗,甚至没人报案。即使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的也数次被盗。缺钱缺人是盗案频发的根源。
村里可能是真没钱,但是从全盘考虑,“没钱”不是文物保护不力的根本原因。“没钱”的真正原因是文物保护在个别施政者心中没有分量。从制度角度讲,则是文物保护的责任主体不明确,责任追究不严厉、不彻底。
在不少案例中,一方面,“没钱”成为部分文物难以得到真正保护的借口,另一方面,古壁画等文物被盗卖、损毁,不法之徒从中获取暴利。文物的价值到底应该得到怎样的呈现?显然,不管是在漠视中泯灭还是通过非法手段被扭曲“变现”,都不是文物本身的价值所在,只有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才能真正让文化效益最大化,对此,绝不能算小账,更不能算成一笔糊涂账。
文物的价值不如高楼大厦铁路桥梁那样可量化。在有些人眼里,保护荒野中的真文物甚至不如靠假古董搞旅游经济划算。然而,不像大楼拆了可以重建,文物一旦损坏就是永久性的,切莫让短视眼光毁了真正的文明瑰宝。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