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何必增亦忧,减亦忧?

2017年02月09日 07: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赵庆明

  近期围绕外汇储备有不少争论,有专家明确提出放弃汇率保外储,当然也有相反的主张。当官方公布最新的外汇储备规模下降到3万亿美元以下时,担忧之声又起。

  事实上,外汇储备有增有减才是正常。几年前,我们一直在担忧外汇储备一路增加,恐其超过4万亿美元。然而,近年来又对外汇下降开始担忧。真的是,增亦忧,减亦忧!其实只要不是大幅度的、不可控的下降,就没有必要担忧。今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29982亿美元。尽管此前调查显示,大部分专家认为这一数字可能会守在3万亿美元以上,但也并不算特别意外。此前外储规模已经连续六个月下降,从月度减少金额上看,1月仅下降了123亿美元,较上月少降288亿美元。

  外储减少主要是藏汇于民的结果。在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阶段的前十余年里,正值我国高速增长阶段,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较高,加之当时我国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也普遍被看好且表现好于预期,因此,彼时我国企业和个人不愿意持有外汇资产,而是尽可能将收到的外汇资金结汇成人民币,于是官方的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在那期间,也有不少企业和个人利用人民币升值、中外正利差等从境外融资,进一步促进了外储增加。当然,也有部分热钱性质的外汇资金趁机混了进来。

  尽管当时官方也做了一些努力,希望藏汇于民,但是个人和企业出于理性和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大部分外汇还是被“藏”在了官方。因此,与很多国家相比,我国个人和企业的资产配置中,外币资产和外国资产在人民币升值阶段是严重偏低的。

  不过,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结束,尤其是最近两年受到境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和贬值预期,我国个人和企业对待外汇资产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开始增持外汇资产和增加境外投资。与此同时,由于形势发生变化,此前进入的热钱性质的资金也开始撤出,此前借入的外币贷款现在则在加快偿还以及置换成人民币贷款。从整体上看,过去两年多外储下降,主要是藏汇于民的结果。

  不必担忧外储下降的最重要原因是,我国经济基本面仍然良好。一国是否发生货币危机,主要看经济基本面,而不是看外储规模,更何况我国目前的外储仍远远高于适度规模。根据几大国际组织的预测,我国去年经济增速在全球大国中居第一,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多。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行和深化,我国经济正在企稳回升,经济结构将继续优化,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

  还需特别指出的是,外储的作用是“用”而不是“储”,“储”是为了“用”,完全没有必要固守某个金额。外储的最主要用途就是用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即使本国货币是主要国际货币之一、本身早已经实现了汇率自由浮动和资本项目开放的发达国家,对于本国货币的汇率也并非完全放任不管,这是因为市场并不完美。持有外储以及黄金储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必要时干预汇率。

  当前,人民币汇率仍未完全实现市场化,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也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放任汇率波动,必然出现超调,从而对实体经济形成不利冲击。因此,为了守住外储不减少,却放任汇率波动,并非理性选择。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