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国家面前,理性对待韩流护肤品

2017年01月12日 11:05   来源:中国江苏网   田泓霖

  近日,一则“韩化妆品未准入华,引发韩国业界忧虑”的新闻登上热搜,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热议。我国质检总局日前公布了“2016年11月未予准入的食品化妆品信息”,共有28批次进口化妆品被列入该名单,其中有19批次是爱敬、伊雅索等韩国著名化妆品品牌旗下产品,近11吨(1.1272万公斤)相关产品已受到退货处理。中国反制“萨德”入韩的措施可能殃及化妆品行业,引发韩国业界忧虑。(1月11日中国网)

  随着韩剧、韩星等韩流席卷中国,韩产化妆品日益受到中国消费者广泛喜爱,已成为韩出口主力产品。前两年,一部《来自星星的你》引发韩国某些品牌的护发精油、高洁水、气垫BB霜等在我国大肆风靡;《匹诺曹》又为韩国某些品牌的牙膏、口红棒等商品带来广大的中国市场;《太阳的后裔》又大力将韩国某些品牌化妆品引入中国......

  当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看到美丽的事物,想要拥有是人的本性,我们并不排斥购买韩国护肤品。但在美丽面前,我们可能更需要一些理性。如今很多人去韩国旅游,旅游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看韩剧中拍摄的地方以及购买当下流行的韩国护肤品,很多时候目的地的中国人会多于当地人。对于韩流,我想我们应该理性对待,理性地购买。优质的护肤品并不全在外国,并且韩流电视剧中的护肤品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去做广告宣传工作,引导消费者去购买,最后导致消费者花了很多钱买到的只是广告的影响力。

  其实,我们可以放眼去发现我国土生土长的一些优质的健康护肤品,比如:纯手工护肤品。一些用我国古老方子,用我国的瑰宝中药等成分做的天然护肤品,不仅健康天然,还用的安心。也不会出现当韩国化妆品被管制时不知所措的状况。我们尚且不论韩国化妆品行业面对当前“凄凄惨惨戚戚”的状况应该怎样做,我们要做的就是理性看待外国护肤品在中国市场鱼龙混杂以及两国友谊、如何维护我国形象的状况。

  国家面前,用理性去对待国外流入产品,用自己的理性去走好自己的人生路,用自己的理性来为我们的祖国提供最好的支持。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