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文化为工匠精神提供支撑

2017年01月05日 11:23   来源:东方网   江曾培

  工匠,工匠精神,是近年来的一个热词。尽管处于现代社会,机器化、数字化在不断发展,但是却不能完全代替技术工人的作用。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使“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变,将“制造大国”升为“制造强国”,必须重视工匠作用,发扬工匠精神。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为高技能人才,他们爱岗敬业,踏实努力,不逐名利,安于奉献,凭着专注和坚守,追求完美和极致,其技艺的精湛可谓巧夺天工。当今,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高级技师高凤林的高超焊接技术,有力地保证了长征火箭的上天。没有他们,就难于有高精尖的制造。为了尽快地实现“制造强国”梦,必须大力发扬因热爱而专注、为极致而精细、以求新而创造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的弘扬,自然要依赖工匠们有一颗“匠心”,像工匠先人鲁班、黄道婆那样绽放出绚丽的工匠精神之光。不过,就社会和企业来说,还需要重视培育工匠文化。人是文化的动物,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中。先进的文化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落后的文化则会诱导人们趋向假恶丑。工匠精神得到工匠文化的支撑,方能有效地扩大与传播。

  这里,要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文化,进一步肃清“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在精神上与物质上都给予于工匠应有的尊重。要摒弃“重利轻义、重量轻质”的思维,讲信用,不作假,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为了给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创造生存的土壤,鼓励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政府必须严格地监管市场竞争者,惩罚造假、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管理文化。如此等等。

  工匠精神与著名工匠,在上海代有所传。这与海派文化的孕育息息相关。海派文化,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融汇吴越文化等地域文化的精华,并吸纳消化了西方的文化因素,创立了新的富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熔铸中西、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等特点,为工匠与工匠精神的发育提供了文化支撑。拿建于1928年的培罗蒙服装公司来说,一贯追求卓越,多年来一直以熟练的技艺、上乘的质量、精明的经营、热诚的服务,成为我国服装业第一流的名牌特色企业。培罗蒙独门绝活是量体裁衣,可以根据顾客的体形和个性要求,进行“个人定制”,量衣、裁剪、试样、改样、缝制、检验环环相扣,一丝不苟,加上刀工、手工、车工、烫工的四功到家,培罗蒙服装名扬中外,国内外众多政要名人在培罗蒙定制过服装。培罗蒙职工匠心独运,其缝制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单。

  再说作为“海派首饰”的始创者的老凤楼银楼,所以百年品牌不倒,就在于有着海派文化的创新之魂,坚持不断探索首饰业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三新一高”之路,消费者称之为“牌子老,款式新,工艺精,信誉好”。而冠生园的大白兔奶糖,长时间来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糖果品牌,行销国内外,周恩来总理于1972年曾将大白兔奶糖作为国礼馈赠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目前的销量仍有增无减。这也由于受到海派文化的滋润,坚持质量,重视创新,在传承中发展,其口味和包装不断与时俱进。由此可见,匠心需要文化孕育,工匠精神有赖工匠文化的支撑,社会各个方面,首先是企业要重视培育发扬工匠文化。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