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工匠文化为工匠精神提供支撑

2017年01月05日 11:23   来源:东方网   江曾培

  工匠,工匠精神,是近年来的一个热词。尽管处于现代社会,机器化、数字化在不断发展,但是却不能完全代替技术工人的作用。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使“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变,将“制造大国”升为“制造强国”,必须重视工匠作用,发扬工匠精神。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为高技能人才,他们爱岗敬业,踏实努力,不逐名利,安于奉献,凭着专注和坚守,追求完美和极致,其技艺的精湛可谓巧夺天工。当今,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高级技师高凤林的高超焊接技术,有力地保证了长征火箭的上天。没有他们,就难于有高精尖的制造。为了尽快地实现“制造强国”梦,必须大力发扬因热爱而专注、为极致而精细、以求新而创造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的弘扬,自然要依赖工匠们有一颗“匠心”,像工匠先人鲁班、黄道婆那样绽放出绚丽的工匠精神之光。不过,就社会和企业来说,还需要重视培育工匠文化。人是文化的动物,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中。先进的文化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落后的文化则会诱导人们趋向假恶丑。工匠精神得到工匠文化的支撑,方能有效地扩大与传播。

  这里,要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文化,进一步肃清“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在精神上与物质上都给予于工匠应有的尊重。要摒弃“重利轻义、重量轻质”的思维,讲信用,不作假,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为了给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创造生存的土壤,鼓励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政府必须严格地监管市场竞争者,惩罚造假、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管理文化。如此等等。

  工匠精神与著名工匠,在上海代有所传。这与海派文化的孕育息息相关。海派文化,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融汇吴越文化等地域文化的精华,并吸纳消化了西方的文化因素,创立了新的富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熔铸中西、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等特点,为工匠与工匠精神的发育提供了文化支撑。拿建于1928年的培罗蒙服装公司来说,一贯追求卓越,多年来一直以熟练的技艺、上乘的质量、精明的经营、热诚的服务,成为我国服装业第一流的名牌特色企业。培罗蒙独门绝活是量体裁衣,可以根据顾客的体形和个性要求,进行“个人定制”,量衣、裁剪、试样、改样、缝制、检验环环相扣,一丝不苟,加上刀工、手工、车工、烫工的四功到家,培罗蒙服装名扬中外,国内外众多政要名人在培罗蒙定制过服装。培罗蒙职工匠心独运,其缝制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单。

  再说作为“海派首饰”的始创者的老凤楼银楼,所以百年品牌不倒,就在于有着海派文化的创新之魂,坚持不断探索首饰业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三新一高”之路,消费者称之为“牌子老,款式新,工艺精,信誉好”。而冠生园的大白兔奶糖,长时间来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糖果品牌,行销国内外,周恩来总理于1972年曾将大白兔奶糖作为国礼馈赠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目前的销量仍有增无减。这也由于受到海派文化的滋润,坚持质量,重视创新,在传承中发展,其口味和包装不断与时俱进。由此可见,匠心需要文化孕育,工匠精神有赖工匠文化的支撑,社会各个方面,首先是企业要重视培育发扬工匠文化。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