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让科技创新马力更足(图)

2016年12月23日 11:23   来源:东方网   倪洋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日,作为全国“先行”、“先试”,江苏在创新引领方面频频发力。10月30日,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江苏无锡开幕;11月28日,国际低碳技术产品交易展示会在江苏镇江开幕;12月5日,由中国科协与江苏省政府、美国杜克大学共同主办的“2016中国国际创新创业大会”在昆山举行;12月6日-8日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举行。一时间,江苏成为了海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智能制造”让科技创新马力更足。

  “智能制造”提升了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前进的动力。党中央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坚持创新发展是重中之重。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实践反复证明,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但是,创新不是主观臆断、盲目假想,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支撑力。正如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所指出的,要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着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智能制造”,作为世界工业4.0时代的鲜明特征,无疑最具潜力、最具实力、最具爆发性、最具成长性。江苏在智能制造方面的成功实践和积极探索,有力地促进了新发展理念在江苏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也必将展现出新的江苏智慧和领跑魅力。

  “智能制造”节约了人力。当今世界,在制造业发展方面存在两大制约因素,一是人力越来越贵,二是自动化设备价格直线下降。这既是产业壮大的挑战,更是转型升级的机遇。去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从而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随着智能制造的深入推进,江苏在制造业的创新之旅也在扬帆起航。许多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技术已在江苏落地生根,对产业转型升级大有裨益,同时也大大节约了人力,提高了产业高度。全制造流程自动化生产线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创新,而是一种对传统生产、管理方式的突破。同样的产能,以前可能需要上百个工人,现在往往只需要几十人甚至更少,整个制造环节,人作为设计者和管理者,指挥和执行任务全部由机器人完成。“机器换人”不仅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更可以实现工艺质量、产品质量的双重提升。在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员工的作业内容也从装配的手工劳动转型为产品校验、包装、设备维护等工作,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智能制造”优化了结构。毋庸置疑,创新要产生价值,就必须产业化,而产业化就必须要具备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于传统制造业不接触消费端,不掌握销售数据,不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变化,因此转型比较困难。而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智能化工厂”、“智慧城市”、“机器人”应用等尖端技术的深入推进,实现了从生产端到生活端、制造端到消费端的有效衔接。智能制造强调以人为本,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新的产销格局,除了提升制造能力,还需要向产业链高端发展,这使得江苏制造业向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既让江苏制造业迈上新台阶,又为江苏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卓有成效的科技创新,在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也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是江苏发展所需,也可以有效促进江苏经济转型升级,大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形式把各种力量聚合起来,依托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创新型的江苏品牌,实现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为中国乃至世界创新贡献“江苏模式”和“江苏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接二连三的“世界级”大会的成功举办,让江苏成为“国际范”和全世界的“网红”。站在这一时代风口,有了科技创新的强大引领和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定会变成美好现实。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