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产业融合趋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11月25日 08:38   来源:深圳特区报   郭万达

  国家给深圳的定位是建设全球性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写进了十三五规划。在“创新中心”前面加上“产业”二字,其含义就是要在科技的应用、成果的转化、产业的市场化方面探索途径,走在世界的前列

  一年一度的深圳高交会于近日落幕,但深圳发展新经济、新产业的态势仍“在路上”,如何适应产业融合的大趋势,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深圳创新驱动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当今世界,以制造服务化、服务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产业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深圳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城市,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生物技术、机器人、VR/AR、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了深圳的制造业,也深深地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

  国家给深圳的定位是建设全球性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写进了十三五规划。在“创新中心”前面加上“产业”二字,其含义就是要在科技的应用、成果的转化、产业的市场化方面探索途径,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知道,新经济发展的关键不仅仅是技术的发明,产业的融合发展更依赖的是技术的应用。但是,我们现在的做法往往对产业融合和技术应用重视不够,政府的政策和统筹都不利于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这对深圳建设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产生阻碍。

  从投入来看,我们现有的政策比较重视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实际上,技术的投入要有收益,就要应用,要产业化,应用的载体在终端、在服务业,高增值在服务端所掌控。我们比较重视高技术制造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比如土地、税收、产业基金支持等,但我们对新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重视不够,支持的政策并不明晰,对一些跨界的技术应用没有政策指引。

  服务部门,往往又是政府管制较多的部门,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物流、专业服务以及医疗、教育、文体、养老等,政府管得都比较多,如没有政府的改革,很难应用。在空间问题上,对于跨界融合而产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在空间上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样的形态?这些研究不多,在政策支持上也是空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目的是为了增加新经济的供给,增强发展的新动力。因此,需要政府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新技术的应用,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在产业基金、土地、税收、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在空间上形成若干个跨界融合产业发展的创新区,实质性地推动跨界融合,增加新经济供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路径是要通过政府的改革,降低企业运行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为新供给提供发展的空间。为此,建议加快推进服务业的改革和开放,破除旧体制对新经济应用的阻碍,推进新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推动“互联网+服务业”“机器人+服务业”“大数据+服务业”等新兴融合服务业的发展。同时,针对制造服务化企业而带来的企业统计和纳税问题,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按照“独立法人化”运作,把总部留在深圳,提升深圳服务型经济的水平。此外,深圳应加快成立“大数据局”,统筹推进基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产业的发展,推进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总之,在深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适应产业融合的新趋势,加快推进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在服务业中的应用,提升深圳新经济供给的质量和水平。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