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10月31日 09:31   来源:人民日报   牛弩韬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当前,我国工业领域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但提供有效供给的能力明显不足,供需结构错配问题凸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难点在工业,成效如何关键看工业。我们应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的重大机遇,从生产端入手不断优化工业要素资源配置,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设备更新、产品出新,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新供给和新需求有效对接。

  实施制造业升级“五大工程”

  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抓手是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从安徽省的发展实践看,当前应实施制造业升级“五大工程”。

  实施高端制造工程。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着力打造集成电路、量子通信、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一批新兴产业;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展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现规模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坚持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发力,全方位布局智能制造。从“点”发力,就是在机械、汽车等领域的重点制造企业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从“线”发力,就是推进生产线的数字化改造;从“面”发力,就是通过培育离散型智能制造等模式,集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打造智能工厂和智慧园区。

  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促进能源高效利用,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建立覆盖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绿色管理体系,培育绿色制造企业。

  实施精品制造工程。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进“品质革命”,实现精品制造。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培育一批质量标杆企业。开展工业企业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培育试点示范,提升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

  实施服务型制造工程。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模式,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外包等新业态,培育一批区域综合性、行业专业性服务平台和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培育众包、众筹、众创等新模式,发展分享经济,实现企业间协同和社会制造资源广泛共享与集成。

  在主攻领域找准切入点

  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找准切入点。安徽省立足工业领域实际,在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等主攻领域探索出一些有效做法。

  依法化解过剩产能。坚持做优增量和调整存量并举,通过主动压减、转型转产、搬迁改造等途径,分类指导重点企业压减过剩产能,实现产品升级、扭亏增盈。运用法治和市场化手段,强化技术、能耗、环保、安全等标准约束,采用差别电价、水价和征收排污费等方法依法依规处置“僵尸企业”,加快市场出清。

  切实降低企业成本。设计降低企业抵押品要求的金融产品,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试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不断扩大直供电交易规模范围,加快推广合同能源管理,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扎实推进机器换人专项行动,降低企业人工成本。

  着力补齐创新短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创新政策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立足满足新能源等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加强行业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供给,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大企业“双创”平台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双创”服务平台,打造跨界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

  (作者为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