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大幕开启。两会的很多话题中,“立法”广受关注。有网友好奇,人大在立法时,群众能参与多少?基层的声音,能被听到吗?据报道,日前,湖南湘乡82岁的陈俊清老人把自己的建议写在烟盒纸上,被地方立法机关采纳,写进了食品安全条例中。这一案例生动地表明,人大立法,广泛听取和充分吸收了基层声音。
据报道,去年9月,《湖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面向基层征求意见。陈俊清老人得知这一消息时,已经接近意见征求的截止日期,情急之下,老人抽出烟盒中的锡纸,在背面写下120余字建议,希望加大对不卫生的小作坊小摊贩的处罚。
口语化的表达,作为立法建议似乎不规范;写在皱皱巴巴的烟盒纸上,貌似不太严肃。可陈俊清的每一句话都是能代表老百姓的心里话、大实话,所以这份建议引起了湖南省人大常委会的重视,最终被采纳到正式法条中。从立法机关公开征求意见,到陈俊清老人把建议写在烟盒纸上,再到建议被立法机关采纳,每一步都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小小烟盒纸,承载的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分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立法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权益,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安全、更公平、更幸福。很多需要通过立法解决的问题,症结在哪儿,老百姓最清楚;顽疾如何根治,老百姓最有发言权。无论是呈现在规整的文件上还是皱皱巴巴的烟盒纸上,都是民意的真实表达。“烟盒建议”被采纳,证明这是真正的开门立法,不管是专业人士的建议,还是普通群众的声音,都能受重视、被接受、有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