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部分地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倾向,国务院扶贫办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切断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及时纠正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国务院扶贫办将不定期进行督查抽查,并对情节严重者予以曝光和问责。
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就曾大声疾呼“形式主义害死人”。虽然经过前两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刻洗礼,形式主义已逐渐销声匿迹。然而时至今日,在扶贫攻坚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苗头性问题,此种苗头令人震惊且担心,如果不及时切断其思想根源,对此种行为进行有效纠偏,必将影响我国脱贫攻坚进程,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累及党群干群关系。
从国务扶贫办所列现实表现看,扶贫中的形式主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扶贫成了填表报数,扶贫办成了数据办;二是为迎接检查,制作高档大型展板、作战图、画册等;三是脱贫犯了急躁症,有搞数字脱贫的倾向;四是产业扶贫盲目跟风;四是资金使用公示公告走形式,忽视群众知晓度;五是存在干部“走读式”“挂名式”帮扶;六是上级调研和督查搞层层陪同等等。
扶贫中的形式主义虽表现不同,但究其根源却相同。那就是,某些地方某些干部对待党的扶贫攻坚工作认识不清,思想不明,认为扶贫就是走过场;或者是对扶贫攻坚任务存在畏难发愁情绪,对按期完成任务缺乏底气和动力;再或者是,内心没有摆正官与民的关系,热衷于热热闹闹哄弄上级,悄无声息欺骗百姓。认识上的偏差,便会导致行动上的偏离。
应该说,国务院扶贫办此次通报的扶贫领域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完全符合形式主义的特征,如果任由此风泛滥,不仅贻害我国扶贫大业,也会伤害百姓感情。此次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再次剑指扶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可谓来得及时且必要,这也就意味着,在今后的扶贫攻坚工作中,谁敢对扶贫大业玩虚的,党委政府就会对他来实的,谁就会吃不了兜着走。
对待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苗头问题,一则,领导机关要带头整改。所谓“抓头头、头头抓”,历来是克服形式主义的关键。在扶贫领域的作风建设问题上,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敢于先把自己“摆进去”,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样压力就会逐级传导,好风气就会一级带动一级。
二则,基层机关要细化落实。针对文件中列举的凡此种种现象,基层各级要认真加以对照,按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通过细化工作措施、提高信息化水平等种种方式,不断克服形式主义倾向,以实打实的态度抓好扶贫攻坚任务的具体落实。
三则,上级机关要加强曝光问责。对于扶贫领域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国务院扶贫办要不定期开展督查抽查,必要时启动群众举报机制,一经发现,即督促整改,情节严重的,予以曝光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从长远来看,要从顶层进行制度设计,将解决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贯穿脱贫攻坚始终,以确保我国扶贫攻坚大业顺利实现。(南方网张培国)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