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一位小萝莉因扮演无脸男走红网络,由于扮演的过于逼真,竟然吓坏了周围的小朋友,据悉,在幼儿园万圣节Party上,一位小女孩被麻麻打扮成了《千与千寻》中的鬼怪“无脸男”,效果十分逼真,简直出神入化。没想到其他小朋友都不敢跟她玩,还有两个小朋友被她的模样给吓哭了(10月31日中新网)。
或许是笔者过于孤陋寡闻,不是上小学的女儿放学告诉我,我还真不知道10月31日是“万圣节”,上网一查才知道,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女儿还告诉我,为了参加学校组织的“万圣节”活动,老师让每个学生家长为孩子准备“装鬼”的服装和道具,还有什么南瓜灯之类的等等。而在家长的微信群里,不少家长也都在讨论如何让孩子“装鬼”装的更突出、更吓人,而且从一些媒体的报道来看,幼儿园、小学组织学生以“万圣节”为由头开展“装神弄鬼”活动的还真不是个例,大有“轰轰烈烈”的势头。
且不论给孩子“装神弄鬼”会折腾家长耗费无用开支,单就是这项活动的本身对孩子而言,非但没有任何积极意义,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更是在给孩子灌输迷信思想。我们都知道,世上本不存在真正的鬼神,西方的“万圣节”既不符合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更有悖我们现代的主流价值观,某些幼儿园、小学大张旗鼓的让孩子在这天“装神弄鬼”实在让人费解。
按说,幼儿园或是小学,老师或学校为丰富孩子的校园生活,开展一些益智类课外或课余活动,让年幼的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以此来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是用心良苦,作为孩子的家长,也都会大力支持。但利用少数年轻家长追求新鲜刺激心理,或一些小年轻教师出于个人喜好的别出心裁,对不谙世事的孩子进行各种奇异包装,乃至跟着“洋节日”装神弄鬼,就显得尤为过分和简单粗暴。尽管报道中的孩子是出现在台湾一家幼儿园,但在我们的一些小学和幼儿园,类似的“装神弄鬼”却也有流行之势。
平心而论,我们并不一味拒绝“洋节日”,对诸如“情人节”“感恩节”之类体现浪漫爱情和美好祝愿的“洋节日”,我们不仅“洋为中用”,更有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成年人无论怎么追捧洋节日,都不应当依此取而代之中国传统文化对孩子的教育。而西方任何一个节日也无法与我们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相媲美,盲目跟随洋节日,甚至装神弄鬼,非但会害了孩子,更有悖我们的教育理念。
尽管在大人或某些家长眼里,报道中的“鬼脸”孩子很“逼真”、“很好玩”,但从其他孩子的恐惧甚至吓哭的感受中,更应当意识到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尤其是那个吓哭周围小朋友自己又被孤立的小女孩,家长更应为此感到愧疚。孩子的内心是一张白纸吗,无论家长和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美丽的色彩,而不是留下恐怖的阴影,两岸同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尤其是崇尚科学唯物主义的我们,封建迷信已经残害了中国社会上千年,在如今现代科技下,再去让孩子跟随洋节日去“装神弄鬼”,让人情何以堪。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