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处理“洋垃圾”需依法而治

2016年10月21日 08:52   来源:法制日报   □ 吴学安

  要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依法而治,严厉打击走私“洋垃圾”等违法行为,同时,也要科学合理利用其中的资源,做到造福于民,而不是遗祸后人

  记者日前从黄埔海关获悉,近日其查获一起将废矿渣伪报成“铁矿石”涉嫌走私国家禁止进境固体废物案,共查扣禁止进口固体废物废矿渣11870吨。据海关沙田办主任潘英启介绍,“此次查获的‘洋垃圾’一旦流入国内,将既难实行有效回收利用,又会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10月20日《法制日报》)。

  目前,中国垃圾回收处理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局,不仅自身每年要产生大量垃圾,而且还要遭受“洋垃圾”的侵入。尤其是随着对外交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来自海外的“洋垃圾”数量还将会以每年5%至10%的速度迅速增加。仅以电子垃圾为例,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数量惊人的电子垃圾,80%被运到亚洲,其中90%丢弃在中国。如此算来,近年来,中国每年要容纳全世界70%以上的电子垃圾。而在电子垃圾的材料里,大多含有铅、汞、锡、镉等有害物质。这些都将是未来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对这些物质处理不当,将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走私“洋垃圾”之所以如此猖獗,原因在于巨大的利益驱动。一方面,“洋垃圾”中有大量废纸、塑料、金属等,这些垃圾经过分拣后分别出售,会产生暴利;另一方面,国外供货商不赚垃圾本身的钱,而是赚取政府支付的垃圾处置补贴。对于国内走私商而言,出售一吨“洋垃圾”,可以赚取高达10倍的利润。同时,分拣人力成本低,也是这些企业赚取暴利的另一要素。尤其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尽管标榜绿色环保理念,却对本国不法企业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熟视无睹、听之任之,这不仅是道貌岸然的伎俩,而且是一种侵权行为。更为可怕的是,这些“洋垃圾”非法流入国门以后,被国内的一些不法厂商制成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腐蚀和毒害着国人的生命健康。

  我国不是发达国家的垃圾场,对于国外企业的这种恶劣行为理应说“NO”!一方面,要对违法向中国输入“洋垃圾”的国外不良企业提出严正警告,对于某些屡教不改的外国企业应当直接将其列入“黑名单”,禁止他们和中国企业交易;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严重违规输入“洋垃圾”的国外企业所在国家,可以通过外交途径请求合作,要求他们加强对不法企业的管理力度。从法律上讲,这种做法是合理合法的,根据联合国《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出口垃圾并不是一件随意的事情,对于签约国家来说,容忍自己企业向中国出口垃圾本身就是一种失职,就是一种违背世界公约不道德和不法行为,对此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还可以同西方国家的环保组织密切合作,通报相关情况,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必须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从我国颁布实施环境保护法算起,已经颁布实施了包括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在内的10部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但对有关“洋垃圾”流向等问题规定得较少,甚至对日渐庞大的“洋垃圾”进口,也没有完整的配套细则,这就为国内“洋垃圾”监管留下漏洞。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依法而治,严厉打击走私“洋垃圾”等违法行为,同时,也要科学合理利用其中的资源,做到造福于民,而不是遗祸后人。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