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温州民房倒塌事故别再一味感动

2016年10月13日 08:09   来源:红网   

  10月10日凌晨,温州鹿城双屿街道中央涂村中央街159号的4间民房倒塌,导致多人被埋。事件发生后,多方及时组织救援,经过21个小时的紧急搜救,截至11日1时12分,现场的搜救工作基本结束,共搜救出28人,其中22人不幸遇难,6人被送至医院接受治疗。(10月11日中国新闻网)

  看过了太多的不幸,而在不幸的灾难里,总是充斥着各种冰冷的数字。正如这次事故,目前已造成22亡6伤。

  在这灾难中的数字里,死亡没有名字。我们都不知道这数字背后的死者的面貌性情、生活悲喜。只有死者的亲人,永远背负着巨大的个体悲痛。

  不约而同的是,似乎每一次事故都会为我们呈现着感动。不论是受难者生还的希望,还是救援者义无反顾的前行。这一次,我们依旧被感动。

  在紧张的救援面前,我们看到了一个舐犊情深的父母护女故事。事发前一天,一个3岁的小女孩从重庆来到温州,家庭团聚之乐在半夜楼塌的不幸中戛然而止。就在那破碎的砖块瓦砾下,她的父母身成拱形,以血肉之躯顶住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而女孩因此得以幸存并获救。

  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应该感动:感动于父母护女心切的无私伟大,感动于小小生命的绝处逢生。但我们绝不应该仅仅止于感动,绝不能把感动的热泪熬成一碗泛滥的鸡汤。其实,我内心不愿看到这样的感动,因为这是建立在生命之上的,这实在太过沉重。

  灾难是悲剧,我们理应悲恸,也可以感动。但现在的问题是,往往在事故发生后,我们感动得太多,反思与追问却太少了。

  倒塌的民房是否是危房?有受伤居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事发的民房早就已经出现了危房征兆:里外破落,墙体多洞,加盖成风。据《温州日报》报道,2014年温州鹿城区曾启动老楼危楼安全排查工作,当时登记数据是,鹿城区有C级危房448处,D级危房993处。根据当地的规定,如确定系危房,C级危房需进行修缮、加固,D级危房则不建议继续居住。目前尚不能确定倒塌的民房是否是危房,但从受伤居民对房屋的描述情况来看,这样的房屋居然还住人,无疑已经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不过与身经悲剧的受伤居民的描述所不同的是,在11日上午当地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官方表示,倒塌民房并不是危房,而且事先也毫无征兆,并提到倒塌是由于房子建设年代久远且建于滩涂之上,地基质量欠佳所致。

  面对同一场事故的同一个问题,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这不得不值得我们追问,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显然,某些人的回应忽视了对灾难的反思和对真相的关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事发处属于当地“城中村”,近几年来,该地一直在进行房屋征收及拆迁工作,且中央涂城中村改造项目已被列入当地“破难攻坚项目”。也就是说,这些倒塌的房屋将要被拆迁而且拆迁难度大。那么,当地是否解决好了人房地之间的矛盾?在具体的拆迁事宜中,是否妥善处理存在的问题?是否对房屋安全性进行了评估检查?这也是我们应该追问的。

  但反思和追问绝不止于此。我国早已出台房屋安全相关鉴定标准,要求加强建筑各环节监管,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并修复。但目前来看,有关体制机制依旧不尽完善,具体措施也未实质性贯彻。祸患常积于忽微,制度不彰,落实不力,这才是最应反思之处。

  而在灾难和逝去的生命前,我们可以发现,相关的预防措施总是跟不上事故发生的脚步。媒体最新报道称,浙江已开始拉网式全面排查危房,以吸取温州民房倒塌事故的教训。如果预防排查及时走在民房倒塌的前面,这次悲剧完全有可能避免。不过现在这样的假设已经没有了意义。

  目前,各方的救援力量还在和时间赛跑,希望更多受难者得以幸存生还。还是让关于生命的感动归于感动,而让反思和追问在感动中获得行动的力量吧。

  文/梁昌均(湖南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