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回应群众关切,不仅是回答问题

2016年09月27日 15:36   来源:人民网   黄福特

  “老百姓的事是天大的事!”“认真对待好、妥善处理好群众网上诉求,既是工作方法,也是基本要求,更是政治责任。”……回应群众关切,是政府的责任,群众的关切为政府的施政施策提供了方向,使政府能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回应关切本身是一种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是一个政府密切联系群众,树立威信和权威的重要过程,在网民与政府的一问一答、一求一应之间,二者建立了相互的信任与依赖,政府的工作只因更贴近群众而更接地气,更得民心;群众也因得到了政府的帮助解决了困难获得了安全感。回应关切不是政府单方面的付出,也是集民智聚民心的过程,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如果将网民称为“草根”,那么网络就是现在的一个“草野”,政府能够在关切中寻找治理良方。回应关切不是简单的回答,是一种互动、一次机遇、一次提升。如何在千千万万社情民意中找到诉求的核心;如何让回应更有力,更能直击民众的心坎;如何看待并利用民众的智慧?这都是新时期对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考验。

  哪怕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应站在群众的角度认真关注,用心解决。今年4月,人民网网友给四川乐山市委书记彭琳留言,咨询乐山某乡镇的拆迁事宜。镇政府回复只因带有“家长”的姿态,被彭琳勒令“重回”。彭琳同时要求市里相关领导亲自协调,立即办理,并“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责任人追责”,赢得了网友们的掌声。民生无小事,很多在政府看来阶段性、区域性的小事,对于很多普通家庭而言可能是天大的大事。纾解民困需要政府转变观念,换位思考,哪怕是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应该站在群众的角度认真关注,用心解决。《地方领导留言板》创办以来,网民留言93万,大至国家战略,小至家长里短,网友的留言应有尽有。然而各级党政机关始终保持认真细致,高度关注,一视同仁,实现超过六成留言有回复,体现了“民生无小事,尽心解民忧”的宗旨。

  让网络回复的每一句话都能转化为群众解决实事的办法或准绳。“符合现有政策的要积极快速解决,没有现有政策支撑的问题应调查研究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回应民众关切要不怕麻烦,不怕折腾、不能应付了事,不能装模作样走过场、摆姿态,只选择一些不痛不痒无关紧要的事情“选择性问政”,要本着解决问题的目标处理问题。曾几何时,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知被多少网民留言吐槽诟病。安徽亳州数次升级网上办事大厅,不仅让群众省去了办事跑腿的周折,更通过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如今一个身份证号、一个组织机构代码,甚至“刷脸”登录,就能办理数千项业务。回应关切的关键不在于“回”,而在于解决问题,围绕问题的解决,有的需要打破旧的格局,创新服务的方式方法。基于这一宗旨,要严厉杜绝回避问题、含糊了事的态度,要让网络回复的每一句话都能转化为群众解决实事的办法或准绳,要做到不避、不躲、不拖,迎着问题上。

  主动发声,思考在前行动在前。网络时代信息瞬息万变,主动发声往往能引导舆论,占据主动。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在网络问政的过程中要打破被动,占据主动,就不能一味地回应,而应当想在网友的前面,做在网友的前面。这首先需要抱以持续解决问题的态度,回应网友关切的同时是不是延伸一下,看看是不是牵扯到别的什么问题,是不是在其他领域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如果有话是否能一并解决,切忌头痛治头,脚痛治脚,而应举一反三,深入推进。其次利用网络海量数据和计算能力的优势,将网络平台视作舆情的“气象局”,帮助政府预测未来舆情的变化,提醒政府能够提前适时作出调整,作出安排。要改变对网络问政的狭义理解,回应关切不仅仅是一种意见反馈、问题解决的方式创新,而应当将其作为汇集民意,分析民意,推动决策的重要基础。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