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没道歉的“陈志成”?

2016年09月21日 10:18   来源:北京日报   樊畅

  近日,房山怪石山景区的十余处观景石上出现红色喷漆涂鸦“陈志成”,引发网友广泛关注。随后,陈志成本人现身公开道歉,并亲自带工具到景区清洗“作品”。

  犯了错的陈志成敢于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站出来直承其过并用行动改正,应该说还是有担当的。但遗憾的是,红色的漆墨终究无法完全洗掉,他的“一时之快”给怪石山留下了永久性的伤疤。显眼突兀的红色涂鸦,把文明出游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再次曝光在公众面前。八达岭长城墙砖上的“墨宝”,故宫水缸外壁“秀恩爱”的印记,颐和园铜牛一身的“刺青”,无不凸显着倡导文明出游的现实迫切;舆论对“到此一游”现象的大规模批评和反思,也反映出对提高国民素质的一种期待。

  景观涂刻乱象屡禁难绝,有宣传不够、惩戒不足的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大自然的馈赠“爱”得太“私”,敬畏得太少。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文明史,沧桑的古迹浩若繁星,历史的遗存比比皆是,旖旎的山水、奇妙的景观,游客置身其中爱由心生,想以一种形式加以纪念,并不难理解。但文明的纪念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留影为念,购买纪念品,在景区留言簿上写下祝福的话语,或是在山水景致中多停留十分钟,好好去感受其韵味与壮美。“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愿景,可如果单纯为“刷存在感”而不择手段、挥刀洒墨,恐怕留下的只能是为人所不齿的骂名。

  设立“黑名单”通报警示也好,建立法律规定硬性追责也罢,改掉“留名”陋习,从根本上还是要靠社会公德意识的养成。就拿乱刻乱画来说,谁都知道不好,批判起来也都无比愤慨,可真到了自己身上,往往就又管不住手了。因此,要阻止“出游陋习”接二连三地出现,首先就要求每一个公民树立起敬畏文明、敬畏自然之心,将文物意识、法律意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奇物美景前自律自约,什么也不带走,什么都别留下。

  目前,全国各地的景区内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疤痕”无人“认领”。我们急需看到公德意识和国民素质的极大提升来彻底清洗不文明的积习,还景点、景物以原本的模样。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