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创新思路让PPP“叫好又叫座”

2016年09月19日 07:3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要想改变PPP“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关键在于思路创新。比如,在探索PPP项目投融资创新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把步子迈得再大一些。一方面,在政策设计和制定过程中要有所创新和突破;另一方面,要注重推动PPP项目的商业模式创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总揽全局而不墨守成规,树立多赢协同理念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披露了PPP项目库最新进展。截至今年7月末,PPP项目库两批向社会公开推介项目合计签约金额10019.1亿元,项目数619个,签约率分别为33.7%和35.2%。

  在PPP的投资中,只有约三分之一项目得到社会资本回应并完成签约。虽然与2014年相比已有明显改观,但这也说明“落地项目少、叫好不叫座”的问题仍是PPP面临的一大尴尬。

  可以说,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PPP模式,既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也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打造经济新增长点。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鼓励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广泛采用PPP这种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和地方也不遗余力地推广PPP项目。不过,真正落地的政策举措却十分有限。一方面,由于相关领域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投资仍显信心不足;另一方面,许多PPP项目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换句话说,PPP项目虽然时髦,但赚钱却未必容易,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强。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还有大量短板,而这些环节正是开展PPP的“主战场”,是社会资本的投资机会所在。要想改变PPP“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关键在于思路创新。具体来看,就是要让PPP项目有更便捷的准入通道、更稳定的收益预期,还要想方设法让社会资本可以分享项目带来的各种资源要素升值的外溢效应,提升项目吸引力。此前,一些地方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引入PPP模式的同时,还进行了综合开发,通过“轨道+物业”“轨道+社区”“轨道+小镇”等方式,把轨道交通建设带来的沿线增值效益,通过适当方式反哺轨道交通建设,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此前,香港地铁公司之所以能够实现盈利,也正是依托物业开发等其他的溢出收入。

  上述经验表明,在探索PPP项目投融资创新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把步子迈得再大一些。一方面,在政策设计和制定过程中要有所创新和突破,把PPP项目规划与城镇化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实现有效衔接;顺应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创新的需要,完善土地政策,使两者配套协调。当然,在税收、费价等政策方面也应进行必要调整。

  另一方面,要注重推动PPP项目的商业模式创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总揽全局而不墨守成规,树立多赢协同理念。既要看到公共产品和服务项目本身的收益,也要注重利用社会资本带来的周边土地增值、商圈培育等的溢出收益,以此反哺PPP项目。唯有如此,才能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才能提升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实现共赢。(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林火灿)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