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目的是补短板促升级

2016年09月09日 07:38   来源:长江日报   评论员 杨于泽

  根据安排,国务院的15路督查组,将从9月18日起,通过2周时间,分别前往31个省市自治区督查经济运行情况。这次督查将涉及今年以来国务院稳增长政策的落实,以及供给侧改革的落地、实施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问题。

  稳增长的背景是中国经济从速度向质量转变,追求更为稳定的发展。现在不能过分依赖投资,但必须有投资作为基本的保障,特别是增加合理有效投资,“找准稳增长和调结构、适度扩大有效需求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佳结合点”,着力补齐短板。

  中央一直强调增加合理有效投资,一直高度重视民间投资方面出现的波动情况。各地为了落实稳增长,提出了保投资的问题。一些地方高度重视扩大民间投资,重点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刚刚闭幕的G20杭州峰会向世界传递的信号是,在货币宽松效应边际递减的情况下,各国要更多地运用积极财政政策拉动增长。

  有效投资不是回到过去政府扩大直接投资以拉动内需的做法,不必担心重回老路上去。中央稳增长的工作部署是一个政策篮子,可以概括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创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稳增长立足于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这些需要投资做保障,投资的要求是精准有效,不是简单地追求增加GDP。

  我们过去的高增长长期依赖投资的高增长,现在不盲目追求高增长,不等于彻底否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医治投资依赖症,要在刹住无效、低效、重复投资。现在投资不是过剩了,而只是存在结构性缺陷:各种重复投资造成严重产能过剩,政府直接投资占比过大,而民间投资近年严重萎缩。概括起来,就是有效投资不足,民间投资失速。

  投资在中国仍然大有可为,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很多短板,需要投资来补短板。短板,可以理解为发展尚嫌不足之处,还可以理解为国有与民营混合不充分的地方。落实供给侧改革,不是简单地让产能过剩企业关门、让企业职工下岗,而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创业消化之。今年的大涝大旱,让很多地方意识到,水利设施、城市排水设施是短板,必须加大建设力度。各地规划的保投资重点项目,则以民间投资为主方向,眼下也的确成为民间投资的热点。

  不走投资拉动内需的老路,是因为老路走不通,实际上是死路一条。以前的投资拉动,是靠货币宽松、大水漫灌,一方面是重复投资,导致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进入楼市、股市,带来高杠杆、经济泡沫化。现在投资强调有效投资,也尽可能避免政府直接投资对市场的错误引导,并把大量空间交给了民间资本。

  经济是一个复杂体,中国经济尤其是一个巨型复杂体,任何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增长的底线,不仅会影响劳动力就业,继而影响到民生与社会稳定,而且会引发其他各种蝴蝶效应。保投资,只要精准施策,立足于补短板,本质正是释放国内有效需求,完全可以达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四大目标。当然,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让政策落地,把好事办实。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